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颜伯辛换好甲衣,头盔几乎将脸给遮去了。方副将在一旁看了看:“好在颜刺史身形与姓元的像极了,只要不出声不露脸,此计应是行得通。”
    “若有人问起清楚怎样答吗?”
    方副将回道:“将军追剿反军途中不巧受了伤,面有毁损不便露面。”又妥帖地说:“假面某已经备好,届时戴上即可。”
    此时夜幕越发低沉,风中蕴着潮湿的血腥气。颜伯辛随同方副将进了军营,众人只知将军亲自出面小打了一仗,但可能是吃了败仗不好意思说——因将军不但受了伤,且带出去的兵也未能够带回来,确实十分丢脸。
    因有方副将陪在一旁,众人虽觉得有些奇怪却不敢多质疑。至五更天,沉甸甸的雨总算落了下来,朝廷的使者也到了。
    颜伯辛戴着假面见了朝廷来使,以元嘉的身份接了制书。那使者恭喜他之后又另外叮嘱:“时间紧迫,请将军赶在殿下登基前尽快进京。”
    “喏。”颜伯辛只应了这一声,余下的话便交由方副将去谈。
    方副将与使者道:“将军近来频招刺客,为保将军安全,应有卫队同行。”
    “带兵进京?”使者面上流露出一丝为难来。
    “倘因没有卫队保护,将军在途中出了什么事,届时要与殿下交代的可不是我们,而是你们,兹事体大,你们交代得起吗?”方副将眼一瞪,面上现出十足的强势来。
    那使者被吓了一吓,瞥一眼受伤到只能遮脸的颜伯辛,只能点头。
    颜伯辛见状转身离开,方副将紧随其后,颜伯辛忽递了张字条给他:“速报给宗亭。”
    作者有话要说:
    宗亭:你们总是在需要我的时候才想起我来,我不干了,我要罢演 抠门的剧组
    ?
    ☆、【五九】障眼法
    ?  有些事成败与否全在于速,譬如贺兰钦与颜伯辛的李代桃僵之计,一旦落实过程中遭遇耽搁,便漏洞百出,最终很可能落得一败涂地。
    好在登基大典在即,使者急得恨不能立刻回去复命,哪还能容他们再拖延?于是乎,只安排了另一名使者去元家通知,而“元嘉”本人竟是连家也不必回,带“伤”带兵,一行人仓促用过午饭就浩浩荡荡出发了。
    元家近来因频繁被查已是收敛低迷了许多,元信、皇夫接连去世,对他们更是不小的打击,而喜事这时传报而来,元家上下多少舒了一口气——因这意味着元家仍有庇护,太女一旦即位,册立了新皇夫,元家便又可扬眉吐气了。
    元家人担心仓促上路的元嘉能否顺利抵达长安,身为一家之主的老太太忍不住过问:“可是有人陪他去了?”
    执事回道:“方副将陪同,又带着五千精兵,您老放心吧。”
    老太太这才松口气,期盼这仅存的嫡孙能够安全抵京,为她元家再谋荣光。
    长安城的夏日来势汹汹,热烈的日光与大风将城中堆聚的阴霾都拂散。
    按大周制,帝王陵墓应在死后营建,因此下葬基本是在三个月之后,这便意味着太女登基之时,女皇及皇夫的灵柩仍是没有下葬的。而本朝国丧并不禁嫁娶,太女册封新皇夫便无可厚非,相关衙署为这数十年才得一见的登基大典及册封大礼忙得不知东西之际,朝中因为权力更迭带来的悲苦与伤感气氛已是一扫而空。
    众人热火朝天筹备着大典,掖庭宫内却冷冷清清。李淳一住在多年前居住的小殿里,仿佛回到了幼年时,好几次午夜梦回,都惊出一身冷汗,坐起来回过神,却只有身旁乌鸦的低鸣及屋外夏虫不知倦的叫声,分明又与幼时不同。
    偏北的屋子常年阴冷,在这夏日里也不例外。窗户慢慢亮起来,她下榻洗漱,脸被冷水逼出一些血色,她紧接着给乌鸦换完药,转头就听到外边的脚步声。
    殿外侍卫没多过问,可见只是例常的送餐。殿门打开,晨光迫不及待扑进来,还是那老内侍,捧着盛了饭菜的漆盘走到案前,将食物放下后双手收进袖中,道:“请殿下用早饭。”
    李淳一坐下来不声不响地吃饭。此时距太女登基大典只剩了一日,等明早太阳升起大典结束,皇位就会彻底易主,局势便再难更改。内侍朝她看过去,却并未从她脸上捕获到慌乱与茫然。
    待她吃完,内侍上前收拾杯盘,压低了声音向她传达道:“元嘉昨日过了潼关,今日中午就会到。”他说完将空盘子重新放回漆盘,李淳一抬眸问了一句:“相公那里可有动作?”
    内侍小心回道:“风平浪静。”
    李淳一敛眸不再出声,只起身抱过乌鸦往殿门口走去。此时殿门难得大敞着,李淳一走到门口,侍卫立刻警觉起来,怕她要出逃似的连忙握紧了腰中的剑。而她不过是站在原地抬头看了天色。
    夏日的燥热在不断累积酝酿,然晨光浑浊,风里蕴着泥土气息,天际是白茫茫的一片。
    或许明天,长安百姓未必会见到太阳升起的壮景。
    内侍端着漆盘迅速离了殿,侍卫们便不由分说关上了殿门。
    殿内重新陷入昏昧,而宗宅这时却曝露在惨白日光下,明媚又燥热。
    宗如莱去井边打了一盆水,宝贝似的将一碗熟透的杨梅泡了进去,刚打算去厨舍寻一些酸酪,却见执事脚步匆匆地往宗亭房里去了。
    宗如莱心中腾起一些预感,他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外界都传宗亭将与吴王和离,但如莱却是不信的。他们两人之间的情谊似乎已超越寻常男女爱欲,难割难舍,和离应只是权宜之计,传言所说的“宗亭对吴王被困一事冷漠至极”如今看来也一定是假的,因宗亭这阵子与外界的走动并不少,如莱甚至能够确定宗亭正为营救吴王筹谋着什么要紧事。
    又或者,这件事比他预估的还要大。
    这时执事进了宗亭房间,宗亭拢着一盆小菖蒲静静听他讲话。执事道:“太女的医案在左春坊药藏局,纪御医抄了近期的一部分送了来。”说罢将抄录的李乘风医案递到了宗亭面前。
    宗亭翻开来瞥了一眼:“纪御医如何说?”执事道:“太女近日来似乎都避开药藏局太医署求医,纪御医并无法亲自诊断。”
    “东宫呢?”
    “东宫的消息是,太女已有近一个月未召过人侍寝了,且也不轻易让人近身。”执事如是回道,“对外只说要为先帝及主父守丧。”
    这借口太蹩脚,别人守丧都可信,偏偏搁到李乘风身上就十分奇怪。避开宫中药局求医已是一重疑点,突然禁欲又是一重疑点,不让人近身更是自曝弱点。宗亭腾出一只手来翻完医案,心中大约有了数。
    他合上医案,抬首问道:“掖庭有消息吗?”
    “没有。”执事顿了顿,“千牛卫谢中朗将这会儿在西厅候着,可要领他来?”
    没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只是要委屈李淳一在那阴冷的鬼地方再多待上一晚了。宗亭忽将手里的金钱蒲放回了案上:“让他来。”
    谢翛这时已等了有两柱香的工夫,执事喊他过去时,如莱恰好端着杨梅要送去给宗亭。谢翛瞥了一眼那来自南方的稀罕物,又看如莱一眼:“你便是宗相公的小叔叔吗?”
    如莱点点头,示意他先入内,自己则在外等着。宗亭听到动静,却说:“三十四叔也进来吧。”
    谢翛疑惑地又看他一眼,只身踏进了门槛,如莱这才跟了进来。
    如莱进屋后放下杨梅就要走,宗亭却说:“你留下听。”随即抬头对谢翛道:“今晚元嘉便到,太女会设宴招待,届时左右千牛卫、东宫内军值宿宫禁,该准备的都要准备妥当,此事就交给你了。”
    宗亭给出了十足的信任,谢翛十分受用。东宫内军负责太女安危,是太女势力的心腹所在,在这坚壁中凿出一条路来相当不易,然宗亭做到了。
    他的策略一向是挑次要人物收买,一来他们容易收买,二来这些人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何况女皇先前在东宫内军中同样安插过心腹,如今女皇死了,这些眼线便彻底落入了宗亭一人手里。
    李淳一被软禁掖庭,正是由东宫内军看守,要说救一定能救出来,但那样便会暴露内奸,并令李乘风起疑。
    一直静候着不救,是为了让太女笃信东宫内军仍是不可置疑的心腹。
    谢翛又与宗亭沟通了一些细节,如莱在一旁听得心惊。十几岁的少年,人生中还未遇到过如此胆大包天的谋划,待谢翛告辞了,他还是没能回过神。
    “三十四叔。”宗亭一句话将走神的宗如莱拽回来,说罢他敛起眸、最终合上了眼,缓声道:“我不是教你这样做事,我愿你永远不必面对这样的事,但遇上了也不用害怕,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你自然会知道要怎样做。祖父已无精力再理事,分家的无理取闹需要人扛着,朝堂上你若有想法也得自己去争,这担子我得真正移给你了,你害怕吗?”
    宗如莱愣了愣,却立刻换上了坚定眸光,笔直地站在宗亭案前:“不怕。”
    “那很好。”宗亭说着起身,将案上杨梅推过去:“杨梅送来就是给你吃的,拿回去吧。”
    临近中午的宗宅仍是安静的,宗国公坐在廊下听小仆给他读书,宗亭洗了个脸出门去中书省,天光仍然惨白一片,有风,但还是闷热。
    蝉鸣声倦了,到下午时分更是一点力气也没有,竟是歇了下去。浩浩荡荡的元家军队伍进了长安城,但只能在朱雀门外止步,唯有几位使者及“元嘉”能够继续往里行过天门街,再抵达巍峨宫城。
    龙首原上的新宫殿就快要落成。有传闻说太女继位之后,不日将迁至新宫城,旧宫城从此就只能抱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沉寂下去,再无人问津。
    然登基大典仍在旧宫城,太女召见新皇夫亦是在这里。暮色迫近,空气里的燥热却不减,两仪殿的筵席早已经备好,礼部也赶在承天门鼓声敲响前送来了新帝王及皇夫的礼服,奢侈地呈放在长案上,在宫灯映照下显得分外夺目。
    内侍略显尖利的传报声到来,正是“元嘉”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