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琰乃是曹皓的小儿子,只有十六岁,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他有意将他立为太子,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立,他就要疲于奔命地应付慕昭的军队。
已经无人来回答他,他费力从床上爬了起来,来不及穿上皇袍,就往殿外跑,他只觉得每一次呼吸都非常困难,但他勉力地往前跑,一路跌跌撞撞,冲出了寝殿,只见外面已经火光冲天,宫里的宫女内监们全都四散而逃,他要出去找他的小儿子。
刚跑了几步,就摔在了寝殿前面的丹墀之上,这时候,他听到一阵杂乱的但是有力的脚步声,这是靴子的声音。
宫中的宫人都穿软底鞋,跑步也不会有声音,所以来的一定是侍卫。
曹皓大声喊道:“朕在这里。”
这时候,脚步声已经临近了,一个声音大叫道:“曹皓在此。”
曹皓一愣,抬头来看,来的是他的第三子曹满,随着曹满的,还有上百带着刀剑的侍卫。
曹皓喊道:“老三,朕在此,慕昭的军队现在在何处,你赶紧去找到曹琰,我们往南边逃。”
曹满已经上前来,一脚将要爬起来的曹皓又踢翻在了地上,他满身是血,对着曹皓狂笑道:“已经到了这时候,你还满脑子只想着老幺,不过你也不用惦记了,他已经被我杀了。慕昭派了使者前来,说只要上交你的人头,吴越不立国称皇,他回西都之后就会保举我为吴越王。现在刘昶在北方对抗北朝大军,并无力攻打吴越,只要慕昭退兵,我便能够坐稳吴越王之位了……”
曹皓大骂道:“你这个贼子,朕之前就该杀了你,琰儿,朕的儿子……”
曹满又踢了他一脚,曹皓痛得再也发不出声音来,而曹满对亲自弑父还是有些阴影,于是转身走了几步,对一个手下做了个手势,他那手下就过去一剑杀了倒在地上的曹皓。
那手下要割下曹皓的人头时,曹满道:“且留他一个全尸吧。”
曹满亲自迎接了慕昭到宫中的太极殿,西府的皇宫,本来只是一个小的王府的建制,曹皓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将这个王府扩大了数倍,甚至按照西都的格局修建了太极殿、勤政殿等等一系列宫殿,不过,后方的宫室还没有完全修建好,他就死了。
慕昭穿着一身黑甲,脸上还戴着一张黑色皮革半脸面具,腰间挎着长剑,还别着一柄短剑,手中拿着马鞭,满身血气,他看了曹皓的尸首一眼,又示意人上前辨认了之后,就对曹满点头道:“皇上本无意讨伐吴越,但你父亲登基为帝,乃是公然和皇上造反,皇上自然会派兵前来剿杀。现在曹皓已死,本将的事也就做完了。放心,本将会上表皇上你的功劳,可以保你做吴越王。”
曹满道:“多谢将军。”
慕昭又说:“不过,你现在在这里做吴越王,只怕也不能做得安稳。”
曹满道:“不知将军有何见教?”
慕昭虽然戴着面具,但越发显得眼神黑沉幽邃,里面像是幽深地狱一般,曹满有杀父的胆量,竟然也在这位年轻将军的眼神里心中发怯,没有底。
慕昭看了曹满几眼之后,说道:“现在南朝和北朝战于长江之北淮河之南,若是北朝攻下南朝,你想在这吴越之地安然做吴越王,只怕也是痴人说梦而已。”
曹满还想再问,慕昭已经又说道:“明日再谈吧。”
慕昭和葛大友的兵马大部分都进入了西府,葛大友的军队,手下有士兵便入百姓之家抢劫,慕昭的军队却管理十分严格,即使进入了皇宫,也没有抢劫的情况发生。
第二日,慕昭就严令葛大友处置劫掠西府百姓的士兵,葛大友在这短短两月之间,已经对慕昭十分敬服,因慕昭有令,只得处置了劫掠百姓的士兵,一共有数十人之多。
曹满献给慕昭两千两黄金和五万两白银,慕昭将所有金银都公布开来,对此次南征的士兵,按照立功的多寡,进行赏赐,除了他手下的士兵,葛大友手下遵守军令的士兵也多有赏赐。
曹满看到慕昭治军之严厉,而慕昭手下之兵,的确是强悍非常,吴越之兵,数人也不敌其中一人。
曹满现在成了西府这座宫殿的主人,便在宫殿之中招待了慕昭和葛大友,慕昭喝了酒之后,便对他说了要他早作打算之事,曹满想了想之后,拨了五千兵马,又献了不少金银和粮草给慕昭,让慕昭在皇帝刘昶面前为他表功。
曹满虽然比慕昭年纪大了十几岁,但是真心佩服慕昭,慕昭在七月初六日便率军回返西都,何顺方受慕昭之名也带着水师北上往西都而去。
慕昭带着曹皓的尸首,还有曹满的降,以及曹满手下的几位幕僚,一路急行,在十日之后,便回了西都。
此时,北朝皇帝皇甫元亲征攻打南朝,北朝本就兵强马壮,兵马又比南朝多,加上良将谋臣不少,又有慕家投诚,在六月底,南朝的军队已经被北朝兵马压制到了长江以南,长江以北已经尽数被北朝攻克占领。
以前萧祐为帝之时,北朝攻打下南朝的城池,必定会烧杀劫掠一番,南朝百姓深受其苦,对北朝也深恶痛绝。
但现在北朝已经归皇甫元统治,皇甫元治军严厉,军队南下,并不劫掠百姓,攻下城池,也不扰民,加上南朝百姓大多知道原大周长宁公主现在是北朝秦王的王妃,她劝说秦王攻打刘昶,但不能扰民,因南朝的子民,乃是她的子民。
这种传言是从何时何处开始传开,尚不得而知,但南朝百姓怀念顾氏皇室统治时期的政治清明,皇帝勤政爱民,所以对原大周的长宁公主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加上北朝军队南下之后的确不劫掠百姓,就更让这种传言被传成了真的。
之后甚至有军民自动投诚,刘昶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之后,这片土地上除了有两三家大家族不愿意顺服北朝之外,其他地方几乎完全没有抵抗就归顺了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