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李苏棉又在宿舍里和苏眠一起视频,小乔坐在她旁边摆弄着自己的贺卡。
“文哥在做什么?”
小乔头也没抬地说:“写贺卡,思思从南城寄过来了一张。”
她话音刚落,那边传来了廖杰匀的声音:“思思?”
“匀哥?”小乔一抬头正看见廖杰匀怼在屏幕上的脸,着实有些吃惊:“你在苏眠宿舍?”“不是,是他在我宿舍,我舍友不在,他来蹭网。”
小乔点了下头:“是啊,思思,就是初中的思思,你见过。”
“哦。”廖杰匀点点头又问:“怎么想起来给你送贺卡?”
“嗯,就是快圣诞节了吧。”
两人正说着话,一边的苏眠幽幽地开口了:“匀哥,您老人家自己有电脑有手机的,能不能别......”
廖杰匀微微皱了下眉:“你还想不想蹭网了。”
“想想。”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苏眠也是有怨不敢言。
小乔倒是看在眼里,怎么说咱也不能占用人家聊天的时间,她就站起身爬到了床上拿出自己的电脑打开了qq。很快就接通了,画面中廖杰匀端坐在对面,好像在写着什么。
“你在写什么?”
“作业。”
“你们还有作业的?”
廖杰匀点头:“画图作业。”
“那我还是别打扰你了吧。”
他摇摇头:“不用,马上就做完了,你贺卡做完了?”
小乔摇头:“给思思的,要做的精致点,我才做了不到一半。”
“难得你做东西还有这么认真的一天。”
小乔听他这么说一皱眉:“我一直都这么认真的好不。”
“嗯好,你最认真。”廖杰匀笑着答应着,接着他又问:“怎么还特意做贺卡,现在打电话不是很方便吗?”
“那不一样,意义不同,贺卡可以一直留着,珍藏起来。”
廖杰匀听着小乔的话放下自己的笔,思考了一下说:“那我也想要一张贺卡。”
“啊?”小乔笑了:“咱俩都在槟城,圣诞节一起过都行,我还给你写什么贺卡。”
那边的人一脸严肃认真地说:“你说了意义不同。”
小乔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模样有些难以置信:“你这也太较真了吧。”
“不管,我也要。”难得看见廖杰匀耍小孩子脾气,小乔有些不适应:“你这是在......耍小孩子脾气?”
对面的人低下头不看小乔,脸都红了:“没有,你顺便做一张又不费劲。”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最后两个字小乔几乎都听不见了。
“好啦,好啦。”小乔就像是大姐姐满足小弟弟的愿望一样笑着点头:“我也给你写一张贺卡,再给你贴一张邮票寄过去。”
对面的人听了小乔这话终于笑了,眼神却还在躲闪:“好。”
小乔看着廖杰匀这幅模样噗嗤笑了:“你快写你的作业吧。”
对面的人这才重新拿起笔:“好,你去做贺卡吧。”
“嗯。”两人虽然各做着各的事情,对话框却一直没关,戴着耳机几乎能听到对方笔尖触碰纸张的声音,听着就会莫名地心安。
后来,小乔又做了一张贺卡,还特意买了邮票,去了邮局。她从邮局走出来的时候心里说:恐怕,邮递员送信的时候还会想:谁这么有意思,在同一个城市竟然还要用投递的方式。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张贺卡在路上“留恋”了十五天才终于到了廖杰匀手里。在此之前,小乔无数次在qq上问廖杰匀:贺卡收到了没有。就在两人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那张贺卡“失而复得”一样送到了廖杰匀手里。那天晚上,廖杰匀特意到医大找小乔一起吃的晚饭。
“你的贺卡收到了?”
廖杰匀点点头:“收到了。”面上“波澜不惊”。
小乔可不这么“波澜不惊”她可是笑得很大声:“终于到了!我差点以为它被送丢了。”
“是啊,差点以为就要丢了。”廖杰匀给小乔拧开一瓶水递过去:“要是真丢了怎么办?”
小乔咬着一颗萝卜,想了想:“要是丢了的话,就再写一张重新投递了呗。”
廖杰匀看着她笑了:“文文。”
“嗯?”
“你真好。”
“嗯?”小乔伸手摸了摸廖杰匀的额头:“你不会是发烧了吧,就给你写张贺卡就我真好了。你这样很容易被人拐跑哟。”小乔严肃地说着。
对面的人摇摇头:“不会,我很聪明的。我想被谁拐跑,才会被谁拐跑。”
小乔看着廖杰匀自恋的模样一撇嘴:“这才多久没见啊,你又多了自恋的毛病。”
“不,我这是有自信。”
“......”小乔一撇嘴:无话可说。
======================================================
正文之外:
廖老师有一次出差正赶上了圣诞节,晚上他一个人窝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没多久小乔的电话就打来了。
“廖老师出差辛苦吗?”
“嗯,辛苦。”
“小可怜,给你一个么么哒吧。”
“好啊,么么哒。”
虽然给这屏幕但两个人还是都红了脸。
“对了,明天是圣诞节,你要自己一个人过了。”廖杰匀说着抱歉地笑了一下:“不能陪着你。”
小乔摆了摆手:“哎呀,一个圣诞节,瞧你这样。不过廖老师明天记得收快递哟!我特意发的顺丰哟!”
“嗯?快递?我过一周就要回去了,怎么还费事去邮东西?”
小乔笑着摇摇头:“你记得收吧,我还要早起,不说喽。”
“嗯,快去睡吧。”
“晚安。”小乔说了声晚安,合上灯钻进了被窝。
廖杰匀等着那边没有了一丝光线,才恋恋不舍按了“挂断”。
第二天廖杰匀果然收到了快递:一张贺卡。
上面写着:“圣诞快乐。”
廖老师笑了和当初收到那张“失而复得”的贺卡一样,笑得“旁若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