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南河镇,蒸好的馒头一斤八个铜板,徐芷把馒头切片,挂上鸡蛋液用油煎一遍,一斤卖十个铜板,主要客户是镇上有点小钱的商户和来往的商人,刚开始独此一家生意确实不错,但是不久集市上就多了几个摊子,最近全靠老客户支撑着,加上年底生意好,明年不想想新主意一家老小又会过不下去。
    三个月前。
    徐芷醒来,弄清楚事情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生活,不光几个孩子需要补充营养,于氏和她自己的身体也不怎么好,徐芷自己年轻还好些,于氏一看就是这几年落下了病根,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也亏得盛朝这里对守孝时限制不大,吃食上除了也没有其他的要求,鸡蛋肉类之类的也是可以吃的。
    改善生活要有钱才可以,只是家里要什么没什么,想破头也没想出来好办法。
    直到后来看见了家里的母鸡,徐芷眼前一亮……
    “茉莉,你说我们让努力孵小鸡卖钱怎么样?”徐芷问怀里的茉莉,差点忘了,蛋生鸡鸡生蛋,多么聪明的主意!
    “小婶,咱家没有公鸡,孵不出来小鸡。”明松打击到。
    “而且鸡抱窝就不下蛋了,奶奶都不让它们抱窝。”莲花继续插刀。
    “那用炕孵呢?”徐芷想着现代老家那么多用炕孵小鸡的,他们试试也差不多能行吧。
    “这个我知道!”一直在旁边听着的明柏插嘴,“狗蛋家孵过,但是都让他妹妹压碎了,然后二娘就把他妹妹打了一顿,炒了鸡蛋,狗蛋还偷偷给我吃了一口。”想到炒鸡蛋的味道,明柏没忍住吸了吸口水。
    “这样呀,好吧。”徐芷妥协了,人家家没那多孩子都孵不成,自家这一屋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是不冒险了吧,有那个鸡蛋炒着吃了也比压碎了流的满炕上都是强。
    想着又摸了摸茉莉的戒子,嗯,很好,没尿。
    没办法徐芷就想着去集上看看,当天晚上劝了于氏一晚上,才同意她去试试。
    第二天带着明松坐了一个时辰的马车,在集市上逛了一圈,发现镇上卖小吃的摊位不少,生意有好有坏,种类只有传统的几种。
    馄饨包子饺子之类的,徐芷脑子里有个模糊的念头,但是没抓住。直到路过一个馒头摊,徐芷眼前一亮,因为排队的人很多,而且几乎每个人都会买一大包袱。
    明松看徐芷一直盯着馒头摊看,知道小婶心里好奇了,小声的告诉她:“小婶,这些都是商队的人。”
    第4章 旧事
    镇上的集市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两人一个时辰逛完了,买了些调料之类的花了两个铜板坐着回村的牛车回了家。
    回到家以后,徐芷自己尝试做了几种小吃给于氏和几个孩子吃,一家人吃的都很开心。徐芷与于氏商量了一下做生意的事情,于氏也觉得应该想法子挣点钱,关于要卖哪种吃食,两人都觉得煎馒头片比较好,做的时候方便,卖多少做多少,本钱也用不了多少。
    说做就做,第二天徐芷带着明松去铁铺定做了铁炉和铁锅。盛朝战争不断,铁具稀缺价高,于氏把家底都给了徐芷,这一次可算是不成功便成仁。
    几天后徐芷带着准备好的东西租了村里的牛车去镇上,牛在这个时代是个大物件,村里只有两户人家有,租一天需要五十个铜板,另外草料自备。也就是沈家在村里的口碑比较好,不然人家还不愿意租呢。
    出摊第一天还算不错,刚开始价太高没人买,架不住热腾腾的味道太香,有人买了尝一下就喜欢上了,接下来生意就好做了。晚上算了一下账,去掉成本以后赚了一百多文,一家人开心的不得了。
    万事开头难,既然开始几天生意都不错,接下来每天的收益都不少,接连几天收益一天比一天高,七八天后才稳定下来,每天收益都三四百文。
    这样攒了一个多月,存下了十来两银子,于氏去了沈大伯家大嫂文氏和侄媳刘氏来家里照看孩子,打算跟着徐芷去县里挑牛犊。
    沈家早年去世的沈爷爷是家里的幼子,排行七,年龄不大辈分大,出生的时候六个哥哥都有两个成婚了,家里的条件也比早几年好些了,很受家里的老人宠爱,又有几个哥哥供着,就念了几年书,可惜时运不济,十几岁的时候跟着同窗出去游玩淋了雨,打那以后身子就不好。
    两老一看幼子这身子坏了,科举无望,就给说了门亲事,又怕两人百年以后幼子受兄嫂欺负,特意给找了个泼辣的,不过老两口可能没想到他们的这一担心是让沈爷爷在没受过兄嫂的欺负,但是缺坑了自己的两个孙子。
    沈爷爷身体不好,和沈奶奶两人一辈子生了五男两女,最后顺利长大的只有沈大伯沈儒海和沈父沈儒江,沈儒海比沈儒江大六岁,小时候也上过学堂,但天分不在此,后来也就放弃了;沈儒江独独对算账有兴趣,后来做了生意。
    沈儒海十七岁成亲娶了隔壁村的十六岁文氏,直到二十三岁才有个身体羸弱的儿子沈启福。文氏老实,从进门一直被沈奶奶压着,嫁进来四五年没生孩子每天被婆婆从头骂到脚。沈奶奶不止一次提过要沈大伯休妻,都被沈大伯给挡过去了。儿子越护着,沈奶奶越生气,平日里就越折腾大儿媳。
    沈儒江看大嫂每天被母亲折磨着,尤其是大哥劝过以后更变本加厉,不想自己的妻子也过这样的日子,相看的时候就选了在别人说娘家挺厉害的于氏。
    于氏十七岁进门,进门以后丈夫一直跑商,一年里面满打满算也只有一个月能在家,沈奶奶知道二儿子做生意忙不能怨于氏,但是还是习惯的讽刺几句,没想到于氏不惯着她,每次吵都吵不赢,街坊也都知道沈奶奶的脾气,吵架说于氏不对的人没有几个。
    沈奶奶在二儿媳身上受了气想从大儿媳身上找回来,结果又会被二儿媳顶回来。于氏进门以后文氏的日子好过了许多,所以文氏对于氏一直是感激的。
    于氏进门三年有孕,一年后生下了长子沈启荣,隔年生了二儿子沈启华,接着几年又生了三儿子沈启富、四儿子沈启贵。
    沈奶奶看二儿子家一溜的孙子,又看大儿子家孤孤单单的一个大孙子,就想着从二儿子家过继一个孙子过去。文氏有苦说不出,婆婆左一句绝户又一句无后,自己明明有儿子,只是身子骨不好,说句不好听的,公公也是身子不好,不照样安安稳稳过了这么多年吗。过继一个儿子过来是安稳了,可是家产要分过去一半,自己家是没有老二家有钱,但还是想要留给自己的亲儿子。侄子也亲,肯定比不过儿子的,何况那边亲兄弟好几个,万一两个人有了矛盾,几个侄子帮谁还不是一想就知道。但是文氏敢说吗?她不敢说。
    最后还是于氏拒绝,于氏说,自己的儿子不用别人养,她保证养的白白胖胖的一个都不少。一句话将沈奶奶顶的肺疼,一个都不少,想说的不就是自己,自己生了八个孩子只活下来两个。
    沈奶奶一辈子强硬,在于氏这里却屡屡碰壁,到家的时候跟着老大家住,沈爷爷过世以后身子也不好了,没几年也过世了。
    文氏一直感激于氏,妯娌两个关系一直挺好,婆婆去世以后也没受过什么委屈,唯一不顺心的地方就是儿子成婚几年了儿媳肚子还是没有动静,看着老二家子孙满堂心里也羡慕,不过她自己受过没孩子的苦,也就没埋怨儿媳,只是有时候心里想,当初不同意过继是不是对的。
    文氏和于氏妯娌俩关系好,常带儿媳来老二家,就指望多抱抱孩子能给她带来个孙子,所以哪怕家里有一堆事要做,听了于氏的拜托也还是连忙收拾收拾带着儿媳过来了。
    文氏和刘氏来了之后,于氏把家里的一堆孩子都交代好,和徐芷去了县里。于氏虽然也是农家出身,挑牛犊的本事还是比不过多年的老把势,特意托了本家五叔,五叔今年七十岁了,这个五六十都算高寿的年代很难得,村里的几头牛犊都是五叔帮忙挑的。
    到了县里,徐芷和于氏跟着五族叔去了牛市,本来只想买个牛犊,徐芷看到有卖刚产完崽的母牛的,想着家里一群孩子,就麻烦五爷爷去看下母牛。最后徐芷花了十一两银子买回来一头母牛带一头三个月的牛犊。
    一头壮年牛犊的价格在八两银子左右,母牛价格稍高好的能卖到十两银子,三个月的牛犊能卖到两三两银子。徐芷她们花的钱少些,一方面是因为母牛带着牛犊一般人不会买,一户人家能买到一头牛犊就够用了,另一方面是这两头都比较瘦弱。好在五爷爷说母牛底子不错,买回去好好养一年还能揣崽。两头牛很合徐芷和于氏的心意。
    自家买了牛,每天就能省去租牛车的钱,家里有车,麻烦村里的匠人做个合适的车套子就可以直接用。
    接下来的两个月,生意都不错,逢五逢十是集能比平时多两三倍,陆陆续续攒下了不少钱,这些钱一部分放在于氏那里做家里的开销,一部分放到徐芷这里。
    徐芷打算年后增加点小吃,本钱就用她自己留的这部分,于氏手里那部分钱能攒的下来,自己手里暂时还存不住钱。
    做好打算以后,徐芷赶紧睡了,明天还要早起,天冷经不住熬夜。
    徐芷不知道的是,东屋的于氏不禁没睡,还把自己知道的适龄青年和南河镇靠谱的媒婆都梳理了一遍。
    于氏的想法很简单,小七当初脑子不好使,嫁了人可能会受欺负,迫不得已与小四结了冥婚,现在小七清醒了,就该找个靠谱的人嫁了享福,而不是忙里忙外养活这一家老小的。至于徐芷嫁了家里怎么办,于氏想着过了年家里再添几亩地,开春多买点母鸡,再抓上两头猪仔,能凑合着饿不着,等过几年明松几个大点再做点生意,也能给徐芷撑腰。
    第二天天还没亮,徐芷就醒了,这时候没有计时的工具,大家都是靠看日头来估计时间,天没亮没有太阳,幸亏几个月养成了生物钟,晚上没什么事情,一夜过去养足精神了起床也容易。现在是卯时一刻左右,等收拾好了天也就差不多亮了,那时候才能去镇上,黑灯瞎火的家里都是女人孩子不安全。
    徐芷悄悄的坐起来穿好衣服,把炉子里还没灭的炭夹出来几块填到灶里,添了几把柴,把锅里的水刮出来,锅里有昨天留的水,一夜过去还是温的,刚好可以洗脸。炉子是徐芷找人做的,样子跟前世的有点像,也不完全一样,一共做了两个,一间屋里一个,上面配了水壶,白天烧水也可以,做点小的吃食也可以,不用的时候可以灭掉,也可以压着火,主要是夜里烧着半间屋都暖和,小孩子夜里需要把一次尿,靠着炉子就不冷了。
    水壶里的水一夜过去剩的就不多了,徐芷把剩的水倒出来添了新的凉水,往炉子里加了几块炭。炉子里用的是炭不是木柴,一入冬,徐芷就买了两车炭,虽然价格比木头贵,但是比木柴耐烧的多,后来听到卖炭的说有碳沫,又买了两车,碳沫加水活成炭泥,火小些,比炭烧的时间更长。
    第5章 大集
    逢大集生意兴隆,全家齐心好赚钱
    洗完脸,把水泼到后院沟里,拿出来昨天的面切出一部分,揪出一块团成团,手腹一压,一个包子皮就好了,用勺子从调好的包子馅里挖出一勺放到中间,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包子皮,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眨眼间就完成了,右手把它放到锅拍上,左手开始揪下一个面团。
    这活徐芷经常做,所以做的快。不到一刻钟,两锅拍的包子已经包好了,这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徐芷把包子摆到锅上的蒸笼上然后盖好,这才去了隔壁。
    于氏已经起来了,锅里的粥煮的差不多了,一看就是醒的很早。“娘,你怎么又起这么早,昨天不是说了吗,晨食我来做。”徐芷担心于氏身体,于氏曾经病过一场,从那开始身体就很一般。
    知道徐芷担心自己,不过于氏觉得自己身子越来越好了:“年纪大了就是觉少,醒了就睡不着,我熬了点粥,热乎乎的你们喝了也舒服。”
    于氏都这样说了,徐芷就没再劝,明松明柏也起来了,正在帮几个小的穿衣服,只有明椿还在睡觉,小孩觉多。把另一口锅里的水舀到几个碗里,兑了一些凉水,剩下的都舀到盆里,给几个孩子准备洗脸漱口用的。
    等明松明柏收拾好,徐芷把茉莉几个抱到东屋,带着两人去后院套车装车,莲花收拾好在屋里看孩子,荷花去里屋看火。
    装好车,包子也蒸好了,荷花已经盛了碗凉水放在锅台上,徐芷把手伸到水里蘸了蘸,抓住蒸笼的把手,将蒸笼搬出来打开,把上面两笼包子分别收到两个小的馒头筐里,这两筐一半是要带到镇上吃的,一半留家里,最后一笼收到筐子里拿去东屋。而蒸笼上则摆上馒头继续蒸。
    吃过晨食,天已经蒙蒙亮了,徐芷带着明松四人去镇上,腊月二十五是大集,今年没有腊月三十,所以今天是最后一个大集,人肯定比平时集上还多,人少了忙不过来。
    牛车慢,等徐芷几人赶到镇上,太阳已经出来了,虽然是个大晴天,但依旧冷的要命,徐芷和明松抓紧时间把两个大炉子摆好点火,一个上面放的是平常的过用来蒸馒头的,一个放的平底锅用来煎馒头,莲花荷花已经熟练的开始打鸡蛋了。
    拿出一个折叠桌撑好,铺上案板开始切馒头,沈家蒸的馒头不是圆的,而是长条形的,专门用来做煎馒头,蒸熟了放凉摆到专门做的方形馒头筐里,用多少拿多少很方便。
    第一锅馒头片做好,已经有人等了,南河镇上的摊位需要交钱,好在每天都在的固定摊位价格不贵,一月五十文,还是位置比较好的大摊位。沈家出摊时间比较固定,有一波熟客会掐时间点来等着新出锅的煎馒头做主食,再到对面摊位上买碗热粥一起吃。
    一阵慌乱之后就分工好了,毕竟平时都做,徐芷捏馒头上下蒸笼外加切馒头,明松称重算钱,莲花煎馒头,明柏给煎好的馒头刷酱,荷花收钱。
    前两锅卖的很快,第三锅稍微慢点,好在越往后赶集的人越多,慢慢的生意越来越好,等到中午的时候,已经做不够卖的了。一大早起来赶集,到这时候都会饿了,年龄大的一般自己在家带吃的,不过一般会给孩子买点吃的垫垫。
    就算生意忙的不行,徐芷还是腾出来半个蒸笼的空,把从家里带来的包子放上去热热,拿下来后给几个孩子分着吃。
    “老板,包子怎么卖的,给我拿两个包子。”有人等不及了,看徐芷拿包子就打算买两个先吃着。
    “沈家不卖包子,那是老板做给家里人吃的,你可买不到。”徐芷还没说话,就有有同样在等的熟客回答。一看就在沈家摊位上买过不少次,只有大集,中午生意会忙徐芷才做包子,因为这个最省事,平日里都会炒点菜过做点其他吃的。
    一天最忙的午时过去,带来的面已经不剩多少了,徐芷给了明松二十文钱,“明松,给,带着弟弟妹妹们去逛逛买点吃的玩的。”
    “不要了,小婶,等都卖完了咱们一起去买用的东西。”明松不肯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少的经历让这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分外懂事,也令人心疼。
    “没事,你们先去买点好玩的,等忙完了婶婶再带你们去布庄买奶奶交代的东西。”徐芷不由分说,把几个孩子赶走了。
    不是徐芷不舍得给多,一部分原因是平时几个孩子自己都有攒的钱,另一部分原因是沈家现在还没多少钱,徐芷不打算把孩子们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臭毛病。
    生意不忙,徐芷一个人也能应付的来,把刚刚切剩下的边边角角收到一个筐子里摆出来,这部分便宜处理掉,也不是每天都拿回家里吃的。
    摆上没多久,就有人来了,“老板,这种馒头多少钱一斤?”
    声音有些小心翼翼,徐芷抬头看了一眼,面前是个差不多十五六书生打扮的少年,看得出家境很一般,衣服虽然干净但是边上已经起毛了,袖口有补丁,颜色和其他地方很接近,针脚也掩饰的很好,要不然徐芷眼尖还真看不出来。
    书生,也就是梁文杰,被徐芷打量的不好意思,鼓起勇气又问了一遍:“老板,这个,卖不卖?”还是底气不足的样子。
    徐芷也有些尴尬,把人家小孩看害羞了都。
    “卖,不煎不加酱四文钱一斤,加咸酱的五文钱一斤,加肉酱六文钱一斤。煎了比不煎的贵两文。”咸酱就是用盐酱油和其他调料熬的,肉酱里多加了肉和鸡蛋,不过也不多就是了。
    “那麻烦您帮我称两斤不加酱的,一斤加咸酱的,都要煎过的。”说完似乎想到什么,又说道,“再要一斤肉酱的,麻烦你了。”
    “好,稍微等下就好,马上做。”
    徐芷把馒头皮裹上鸡蛋摆到平底锅里,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就翻面,两面煎到金黄色,挨个夹出来然后刷酱称重,看不比明松大几岁的孩子过得这么不容易,徐芷往每种里面都加了两片。收了钱,将包好的东西递给他,徐芷开始招呼下一个客人。
    “徐娘子生意不错。”送走一位客人,徐芷把锅里剩下的盛出来,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寻着声音看过去,果然是熟人。
    “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徐老板来了呀。今儿都二十五了,怎么还不回家?陈镖头呢,怎么没一起过来?”
    来人姓徐,名叫徐耀宗,家里专做粮食生意,刚开始因为家里用的面多,徐芷与他打过几次交易,都没还下多少价格。后来商队一个保镖头子尝过沈家的小吃,想让老板准备一批路上吃,两人的打交道的次数才多了起来,进货的价格也便宜了许多。
    徐芷对这位徐老板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做生意的刀枪不入,只要是跟他做生意,就别想着占多大便宜,不过徐家最注重的是口碑,他家的粮食比其他家的要更好些,所以即使价格上没有让步,生意还是很好。
    另徐芷一直好奇的是,徐老板与他家保镖头子的相处,那真是一言难尽,让人不想歪都不行,说有关系吧,两人又从来没承认过。这不,估计又是那保镖头子也就是陈镖头想吃了,不然也不可能徐老板亲自过来买,陈镖头没陪着,徐芷猜两人又闹别扭了。
    不理会徐芷的打趣,徐老板打量着案板上的各种酱,思量了一下,对徐芷说:“今天给我装五十斤,还是每种都要些,另外我预定五百斤馒头,肉酱五罐,咸酱十罐,徐娘子帮忙赶着做,明天晌午我派人去家里取可行?”
    别看徐耀宗说的轻巧,对于徐芷接不接这桩生意,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平时他算是大客户,但是这年关接至,肯继续做生意越来越少了,万一人家准备明天歇业呢,这可不好说。
    所幸徐芷没让对方担心太久,直接答应了:“行,今天的徐老板要等一下,明天我们晚会出摊,徐老板可以早点派人去取。”
    其实今天的这部分徐耀宗就可以直接让人来取,但是由于他把家里那口子惹生气了,就亲自来等,打算回去卖卖惨,顺便商量一下订货。
    明松几个出去玩之前都把各种原料准备好了,现在徐芷只需要把馒头煎一下,装一下就行,两人商量一下定金和包装问题,几句话的功夫就做的差不多了。
    把包好的吃食放进徐老板拿来的几个包袱里装好,系好递过去:“十斤肉酱,十斤咸酱,三十斤原味,一共五百三十钱,摸个零头五百钱。”
    徐耀宗爽快的拿出两贯铜钱递给徐芷,边给边说:“那就多谢徐娘子了,定金你收好,咱们年后见。”
    “年后见,给徐老板拜个早年,祝徐老板和陈镖头百年好合。”徐芷不经意似的说了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