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杨云清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少年在赶路的时候手里还拿着一卷书册,不时地低头看几眼然后嘴里念念有词地继续向前走着。
这条路是通往县城的,而少年身上背着包袱手里还拿着书,所以杨云清猜这个少年应该是去县城读书的。现在这个时辰,如果少年想要在下午城门关闭前赶到县城,后面必定是需要小跑的。
杨云清想着相逢即是有缘,于是对正在赶车的来福说:“我看那个少年赶路也十分辛苦,来福你下去问一问他是不是去县城的,如果是的话,就让他上来吧,搭我们的马车去。”
“好嘞,少爷,我这就下去。”说完来福就放下手中的缰绳,噌的一下跳下了马车,然后直接向那路边的少年跑了过去。
路边的少年也就是王向松听着脚步声回头一看,便见一个人朝着他这边跑过来。他有点不明所以,顿了顿脚步的功夫,那人便以来到他的面前,说“你是要去县城的是吧?我家少爷说了,你要是去县城的话就过来搭我们的马车吧。我们便是正要回县城去的。”
王向松显然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一回事,但还是说道“多谢了兄台了,但不用了麻烦你们了,我自己走着也是可以的。”
“别叫兄台,直接叫我来福就行了。你走着去估计还没到县城天就黑了,到时候你就要在荒郊野岭睡一个晚上了,还是搭我们的马车吧,现在晚上可不安全。”来福再次说道。
本来今天王向松他是要坐一个同村的牛车去县城的,但是不巧那牛出了问题,一时半会好不了,王向松也怕耽误了去夫子那读书的时间,于是劝说了爹娘,最后答应他让他自己独自一个人去。他也一时没有想到会赶不到县城这事。
想到这,王向松也只有不好意思地厚着脸皮去搭人家的马车了,说:“那就实在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你现在跟我过去吧。”
说完来福就带着王向松去了马车那。
登上马车后,王向松才发现里面坐着的是一个老人家和一个小少年,看着衣着打扮,那个老人家应该是那个小少年的管家。
他一开始还以为来福说的少爷应该是个青年,见他一个人赶路好心邀他坐马车,但是实在没有想到会是一个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孩子。
但不管怎么说,他内心还是对这个小少爷十分感激的,于是拱手道:“多谢这位小少爷了,我叫王向松,是县城外三十里处王家村人,接下来要打扰你了。”
看着这个小少年一本正经向他感谢的样子,杨云清觉得十分有趣,像个小大人似的,还不禁感叹古代孩子的早熟,这个时候他完全忘了自己也才九岁,在此之前还一脸稳重地决定要种葡萄雇人的事呢!
于是说:“不用多礼,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你到我这边坐吧。”
离得近了,杨云清发现这个少年比他居然高了大半个头。唉,他到现在还是不太适应自己这缩水的小身板。
而王向松看着杨云清这般动作,也不再扭捏,便在马车里坐了下去,接下来还是继续在马车里读着刚刚在路上读着的书。
杨云清看着这个叫做王向松的少年拿出书继续在马车上读了起来,他丝毫没有觉得被冷落,,只觉得这个少年如此专注勤奋,未来必定是会有一番作为。因而也未对这个少年进行打扰,自己也靠着马车,闭上眼睛开始回想之前在家读的那几本书中的内容。
马车一路晃晃悠悠地走着,一个时辰后,杨云清一行人就回到了县城。
进入了县城的时候还只是下午,街上还有一些小摊子在经营。
“卖面了,三文钱一碗嘞。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呀。”
“包子,大肉包子,一文钱呀。来吃吃看呀!”
可能是到了下午,人们也都要收工回家了,各种买吃食的摊子甚是热闹。
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直在马车上看书的王向松这个时候也才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到了县城。
既然到了县城,王向松觉得自己也该下马车了,不好继续再麻烦人家。他把书放在一旁然后打开了一直背在身上的包袱,从里面拿出了一提用油纸包好的雪花糕。这还是上个月他的大姐回娘家给带的,但他娘一直没吃,最后硬是让他带了带去私塾里吃。
这一提雪花糕在他们眼里就是上好的点心了,但是可能在这小少爷眼里也只是普通吃食。不过不管怎样,这也是他的一点心意,毕竟人家好心让他搭上马车一路坐到了县城。
这位小少爷让他搭车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要什么回报,但这是人家的事,他不能真的视作理所当然,毫无表示。
“我也到了,麻烦在前面停下就可以,这次多谢你们了。”说完就把那提糕点递了过去,然后又说:“这里面的糕点叫雪花糕,吃起来还算可口,这个就当做是我的谢礼吧。”
杨云清丝毫没有想到这个小少年会这么做,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他需要收下这份谢礼,好歹这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于是杨云清伸手接过了这提糕点,说“那我就收下了,这个雪花糕我还没吃过呢,也是谢谢你了。”
收下果然是对的,因为杨云清收下后,王向松脸色顿时冒出了一点笑意。
背着包袱拿着书卷,王向松下了马车。
“再见了!”王向松朝着杨云清挥了挥手。杨云清见了也朝他挥了挥手。
然后不一会功夫,王向松就走进了人流之中,慢慢的消失不见,而杨云清也让来福继续驾着马车准备回杨府。
看着手里这提糕点,杨云清觉得这个路上偶遇的少年真是格外的克己正直,以后要是再见一定要与他结识一番才好。
“少爷,现在要用饭吗”来福站在书房外问。
“行,先摆上吧,我一会就去。”
下午一回来,杨云清就一头扎进书房里。他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看着面前刚刚写好的计划表,眉头紧皱,慢慢思索着。
现在他才九岁,原身之前已经请了夫子教过几年,底子打的还不错,杨云清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对那些夫子教过的内容也不陌生了。
从记忆里看,按照现在的标准,那位姓许的夫子教的的确不错。但是那位夫子却因病请辞了,所以现在杨云清不得不再给自己找一个夫子,不然光靠他自己在这闭门造车,他说不定以后连县试都过不了。
原身的夫子是杨父当时给请的,因而从原身的记忆里杨云清也了解不到其他夫子的信息,现在也不知县城里是否有其他的好夫子。他只能接下来派人到县城里去打听一番。
请夫子这事也不急于一时,因为杨云清父亲刚刚去了,按礼来说,接下来他需要守三年的孝,所以纵使杨云清在这三年里火候到了,可以下场了,他也不能去科举。
而城外那边荒地种葡萄的事他也已经交给了管家,相信后面管家也一定会使人安排好的。而葡萄最快也要到七月才能收获,也正好是夏季,到时候就可以用葡萄制作一些水果饮料了,而用葡萄酿酒则是更远的事了。
这两样虽然以后都可以生出钱来,但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现在杨云清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迅速来钱的生意。
说实话,作为一个本科是学化学的人来说,玻璃和水泥,要是他现在想弄,也是真的可以弄出来,这两样在他眼里是真的简单,虽然其中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可对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是他现在这具身子才九岁,如果现在他就造了出来,那就等于幼儿抱赤金行于闹市,没有任何依仗,迟早招来麻烦。这两件事也不是不能做,但必须等到他有所依仗后才行。
想了半天,他最后决定,就卖小吃吧。
他还记得自家有一个糕点铺,也没什么太多的盈利,所以他打算以后这个糕点铺就不卖糕点了,改卖小吃吧。至于卖什么小吃,杨云清暂时想的是卖凉皮和煎饼果子。
这两样他在现代的时候不知看过多少制作它们的短视频了,虽然还没有动手做过,但是想想也不难,毕竟是真的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感谢自己爱刷短视频的习惯,让他可以在这个大周朝暂时“发家致富”。而除了这两样小吃,杨云清当然还记得一些别的小吃的做法,但是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需要慢慢来。
想好这些,他才慢悠悠的准备去吃饭。
刚出书房,他就遇见了匆忙过来的管家海伯。于是就问“海伯,是有什么事吗?”
海伯直接递给了他一封信,然后说“这是今天许夫子托人送过来的信,是给少爷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