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眯着眼睛感受斓斓的十指在我发间穿插的动作,惬意的都要喊出声来了。斓斓的手巧的很,一个简简单单的四方髻,他能给我编成有麻花的,没麻花的,一股麻花的,多股麻花的,还有中分,侧分,偏分,连片,还能搭着发冠衣裳给我设计发髻。当然,得是在他心情好的时候。
    不过有个爱人会在闲暇时变着法的打扮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有时候真的,幸福到牙疼,都想捂着腮帮子打滚了。
    今天斓斓的心情应该挺好,特地给我梳了个中分,鬓角也用两道细麻花定型,绾在里发髻里,又在发髻上扣了个绞丝的镂空金冠,一颗大大的鸡血石嵌在正中央,耀眼的很,今天斓斓给我准备的衣裳也是偏亮的黄色,这么一穿戴,整个人都黄澄澄了,跟一坨人形自走黄金似得。
    “这身太亮眼了吧。”我扯了扯外套,有些犹豫该不该穿出去。
    “不会呀,挺好看的。”斓斓拍下我的手,自己又把起了褶的外套扯平,“这身衣裳我昨天翻出来的,都没见你穿过,虽然有了麻烦事,但还好歹还在过年,那就穿喜庆点呗。”
    “好吧,我听你的。”既然斓斓觉得好看,那就是好看了,反正是便服,就任由斓斓发挥了。现在还是在假期,要不是战事吃紧,各机关单位都还在放假呢。
    临出门我又想到一个事:“斓斓,关于被征召的武林人士,你记得要武林盟多向朝廷要点福利,咱不能白让人干活,毕竟是打仗,死伤的抚恤也可以适当提高,要是户部不通过我来帮你说。”
    “这样感觉我在挖你的墙角,怪怪的。”斓斓拧着眉头看我,神色怪异。
    “瞎说,高水平人才自然要高待遇,要是没有军饷拿,那侠士难道为爱卖命吗?迟早会撂挑子的。”我戳了斓斓的额头一下,然后又亲了一下,“总之这些你看着办,不用担心朝廷这边有什么阻碍,我先去勤政阁了。”
    斓斓和自然的任我送上临别吻,然后也跟蜻蜓点水似得亲了一下我的脸,迅速把我推出了屋子。这个习惯是被我磨出来的,不过斓斓还是有点害羞,但是得了这个亲吻,我感觉我又充满了力量,可以和帕加刚到底!
    作者有话要说:
    我就喜欢这种日常的小贴心和小情趣(╯3╰)
    小剧场
    大臣A:今天皇上的造型记下了吗?
    大臣B:记下了,改明我让我媳妇给我弄一身。
    大臣C:今天皇上的发髻难度好高了,我不确定我能不能还原。
    大臣A:你还惦记发髻呢,我早就放弃了,一天一个样,刚会了一个,又来三个,还是衣裳比较好模仿。
    大臣B:皇上怎么这么多造型啊,还都好看,谁给弄的?
    大臣C:皇后娘娘?
    史官:大殷建业帝生平厉勤厉俭,唯爱各式衣冠,冠服发髻日有不同,因其形貌昳丽,龙章凤姿,引朝中上下争相仿效,上之风貌遗于民间,凡女子皆以帝衣冠为美,男子皆以帝衣冠为荣,引为一代轶闻。然追其由,饰建业帝者不知其人也,端丽皇后有感于此,曾叹言,吾知美不若其人矣。然其人为何?无人知矣。
    ————————————
    一个脑洞,大殷时尚界前沿设计师,冯晓斓,大殷时尚界第一麻豆,岳建业。文言文部分瞎写,语法大概有误,看个意思就好。
    第74章 零柒肆
    和帕加的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接连不断的战报不尽然是好消息,围绕着这场交战在工作的官员们一个个忙的脚不沾地,但大殷总不可能为这么一件事绊住脚,该正常运转的部分还是要不知疲惫的运转下去。
    托冯晓斓的福,武林盟派出去的支援,数量和质量都很有保障,甚至有一些武林世家积极响应号召,自费钱财也要送子弟上前线,也是在新领导面前卖个好,顺便让朝廷看看诚意。
    如此一来,战局陷入了微妙的僵持阶段,我这头反而腾出了空去做点其他的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因各种原故而耽搁了的教育改革问题。
    本来这个时间点是不适合做动静太大太复杂的政治举措,一来边境战乱,二来工程太大人手不够,但这件事请却有非做不可的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事涉岳禄,这个关键点我是不得不考虑的。岳禄在完全不知道我的计划的状态下,深入到了年轻一辈的人才队伍中去,还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不乏贵族子弟对他信服。岳禄的长进可谓是很大了。
    但因为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岳禄便一直以普通学子的身份和同窗交往,对待谁都一视同仁。说实话,我还真有点担心,岳禄打好的基础,在一众学子回到原本的环境中后,会不会就这么崩了。毕竟这些贵族小孩都骄矜的很,阶级观念生来就重。
    其二,我向这些贵族官宦子弟的家长做过承诺,会给他们光明前途。但问题是目前光让孩子们受苦了,前途在哪都没影呢。纵然我不觉得这是受苦,但奈何这些贵族家长们阶级观念简直坚固到化无形为有型,砸到地上都有坑的那种。他们的孩子跑去和平民混居,简直要他们的命。
    把弘文馆的一群学生塞到国子监历练半年的事都结束好几个月了,我要是再没点表示,那这个疙瘩也就结下了。贵族阶级那颗纤细敏感的神经你碰了,就真的要做好善后的准备,不然还是会比较麻烦。
    我想做的是什么呢?是整合教育资源,拓宽人才获取渠道,增加人才培养投入。这三个目标落到实处,就是统一办学,有教无类。不过,这么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面对的是整个阶级社会所带来的压力。那可想而知,这压力是非常大了。
    我不是秦始皇,他能在位的十一年内完成了对一个庞大国家的基本改造,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框架。我所处的环境不支持剧烈的国家变动,我的能量和人格魅力也担负不起这种改造所带来的剧烈动荡。
    所以我打算把那八个字定位最终目标,经过我,岳禄,甚至是再下一代的皇帝的手,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奠基,不过这个基础要夯实,还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
    在此我不得不提一下大殷的人才选拔制度。大殷也是实行科举制的,按照规定,三年一次的考试,叫做常科,为选拔特殊人才而由皇帝下诏特别开展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科考试,彼此没有递进关系。秀才的选拔标准极高,一般选上了的都可以说是人中龙凤了,从品行到学识能力无一不好,绝对的全民偶像。现在的丞相张玉立,当年都没能入选秀才科,可见其难度。
    因为这种完美之人万中难得其一,是以秀才科很久都没启用了,基本等同于作废。如今的学子更乐意报考明经和进士而科,前者考察的是学子对经书巨著的掌握,能默能背能解释是最低标准,再按照掌握的多少择优录取。
    后者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策论,诗赋,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通常考中进士的学子入了官场,升迁都是很快的。所以民间又有进士科优于明经科的说法。但明经科门槛低呀,因此志向不是那么大的读书人对明经科还是趋之若鹜的。
    那明法、明字、明算三科呢?如果说前三科比较倾向综合考试,那后三科就是专科考试了,明法科选拔法律人才,明字科选拔文学人才,明算科考的比较杂,但综合起来看,基本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就是选拔科学人才。
    文学、法律、自然科学,名头大吧,看起来很厉害吧!可偏偏,在大殷这属于旁门左道的范畴,从上倒下都不给予重视。所以往往会报考这三科的学子,出身不高,能力有限,根本只是把考试当做改变命运的救生圈,混上了一官半职就这么稀里糊涂过一辈子。
    其实争气的专科考生不是没有,如今的刑部尚书宋致和,就是二十多年前考中明法科的学子。这个人的奋斗史放到现在也是够让人津津乐道了。
    宋致和不是京城人,家中没有丝毫背景,不过是祖父曾是狱卒,因此自幼便对刑狱有好感,长大以后他不跟别的少年一样去学经书学习诗词歌赋,他专门去学了大殷律法。等到十几岁,觉得学有所成了,就坚定的来到京城报考明法科。
    结果当然是考上了,排名还挺高,之后就被分配到大理寺做个秉笔小吏。后被当时的大理寺卿赏识,推荐到了刑部,在一群正儿八经的进士里头,凭借极高的业务能力和刚正不阿的作风连连高升,最后直接坐到了尚书的位置上。
    这种精彩的逆袭剧情,很能鼓舞人心,因此这位年仅四十的刑部尚书在民间也很有声望,这些年考明法科的学子也比往常多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去年大殷继承法的修改,就是他下的最终定案。
    但他这样的典型毕竟少。整个大殷,教育资源最好的地方就是京城,官塾私塾不计其数,但偏远一点的地方,学生能有个像样的启蒙老师都是很好的资源了。
    因此,京城两个特办的教学单位,弘文馆和国子监,弘文馆不提,基本是贵族子弟聚集地,倒是国子监每年都会对京畿以外的地方开放招生,只是名额有限。这个名额的竞争之激烈,不亚于一场科举了。
    这种资源的极端不平等造成的必然是地区的极端差异。连我的祖国进入现代社会都无法全面解决的教育问题,我也有自知之明,不可能到我这就给解决了,但起码的,我要为大殷带来一些改变不是吗?
    我自然是认为,学科没有优劣之分,人才也不该论出身,更是看重自然科学的力量。因此我的改革方向也是显而易见了。我要打破固有的局限,将学科重新分类定界,设立各级学校,甚至单从减少大比之年京畿的流动人口超负荷增张问题,也得把宋朝那套三级考试制度搬出来吧?
    大殷如今的科举,真的是当场报名当场考试,从全国各地涌进京城的学子不知凡几,给京畿的安全,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民间都称这是三年一度的京畿炼狱。分级考试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能初步甄别人选,不会造成资源浪费,也给学子们树立阶段目标和水平衡量的标准,不至于盲目上京。
    如此一来,我就有主意了,便将岳禄喊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