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实验室工作,的确按时下班的时候不多,虽然陈耀华的话实事求是,但老韩根本不理解,“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跟这里能比吗?你们那里一年四季没有风吹雨淋太阳晒,机械加工的工作环境啥样的,你亲自看看就知道了。”
    “不就是环境差点吗?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一样,所处的环境自然有差异,这种事谁也没办法,但这不是随便要加班的理由。”陈耀华直言不讳。
    “这么说来,陈书记是不想给预付款了?”
    “因为咱们都是一个单位的,我认为真没有必要。俗话说肉烂了在锅里,干嘛分的这么清楚?等设备做好了,一次性把钱划过来,省得麻烦。”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无偿划拨,人们没有成本概念,老韩这样做的目的,跟机修厂单独核算无关,他无非是想趁机弄几个买烟的零花钱,因为机修厂的一百多号职工,平时主要工作就是对各研究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非常轻松,基本处于休闲状态,他们几乎从未接受过大中型设备的加工生产任务。
    陈耀华明白老韩的意图,要说机修厂的工人师傅因为完成额外的设备加工任务,工作辛苦劳累,弄几包烟钱也可以理解,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面手头科研经费捉襟见肘,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另外,陈耀华作为研究室主任,按规定他只有审批经费支出的权力,无权随便动用资金。
    见老韩无动于衷,陈耀华只好说道:“如果韩厂长非要预付款,正好我去找院领导在图纸上签字,我把你的要求向他们汇报一下,看院长怎么说。”
    “行啦!就这么点小事儿,至于向院长汇报吗?”老韩心虚,他也怕对方把事情捅到院领导那里。
    陈耀华非常鄙视老韩这种行为,他盯着对方问道:“韩厂长,那我们的设备怎么办呢?”
    “回去等着吧。”老韩冷冷地说。
    一个星期后,陈耀华向机修厂打电话,催问设备加工进展,老韩慢悠悠地回答:“正在加工,着什么急呀!”
    过了十来天,试验一组的马学远和三组的钱章良同时来找陈耀华,进门便问:“主任,我们需要的熔盐加热炉,什么时候能用上?”
    “怎么,你们急着用吗?”
    “这要看怎么说,如果你不在乎试验进度,我们等着就是了,试验可以慢慢做嘛。要是不想耽误试验进展,你天天在后面催进度,自然是越快越好啦!”一组的项目负责人马学远,总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态度。
    “试验慢慢做?那可不行!521工程只能提前完成,绝不能往后拖!”陈耀华生怕同事们工作松懈,赶紧强调紧迫感。
    “既然如此,请你催问一下,熔盐加热炉何时能用?”
    两位下属离开后,陈耀华骑上自行车就往机修厂跑,到了那里,他没去厂长老韩的办公室,而是先到加工车间转了一圈,见两三个工人拿着卷尺和粉笔正在一块钢板上比划着,他上前问道:“师傅,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师傅抬头看了他一眼,“正在下料。”
    见没人再搭理自己,陈耀华离开加工车间,他推门进入老韩办公室,老韩正在抽烟看报纸,“韩厂长,你好悠闲呀!”
    老韩坐在椅子上一动未动,只抬头白了一眼,“你来干什么?有事儿吗?”
    “当然有事,否则,谁愿意往你这里跑!”
    陈耀华跟老韩已经打过两次交道,说实话,他们之间谁也不喜欢谁,但相对而言,陈耀华更不喜欢老韩,就像他自己所说,要不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根本不想跟这种人打交道。
    老韩把报纸扔在桌子上,直了直身子,“又有什么事,说吧。”
    “我来找你,还是为了上次委托你们加工两座熔盐加热炉的事。”陈耀华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
    “前几天打电话,我已经跟你说过了,熔盐加热炉正在加工,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倒是没有其他问题,但你们的加工进度太慢了!刚才我去了一趟加工车间,只看见两三个工人在干活,他们说正在下料。”
    “准确地说,才刚开始下料,因为前天才把钢板备齐,管材和阀门还在备料中。”老韩一副稳如泰山的样子。
    “韩厂长,我把图纸交给你十多天了,怎么到现在才开始下料?照这个进度,两台熔盐炉得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尽管心里十万火急,陈耀华仍然强压怒火,好言相问。
    “陈书记,是不是需要我给你汇报一下我们的准备工作?你确实把图纸交给我十来天了,首先,我们要看懂图纸的要求,搞清楚材质类型和规格,然后再计算钢板用量,最后,再去仓库把材料领出来,你说哪道程序不需要时间?至于什么时候完工?这可说不好,也许两三个月,或者三五个月,很难说,看情况吧。”
    老韩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彻底激怒了陈耀华,但他转念一想,为了工作,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意气用事,“韩厂长,我们的试验正等着用设备呢,你能不能想办法,多安排些人手,尽快把设备加工出来?”
    “陈书记,你总把事情想的太简单,整个机修厂是有一百多号人,但真正懂得看图下料的又有几个?高级焊工、钳工、铆工有多少?这些情况你清楚吗?同时,我们还要负责全院的设备保养和维护,你让我上哪儿给你多安排人手?”
    “不是说机修厂的技术力量不错吗?怎么一到干活的时候就没人了?”陈耀华也不客气。
    “机修厂的技术力量确实不错,但只限于那么几个人,其他都是打杂的。要想加快设备加工进度,我上次已经跟你提过,只能让他们加班加点,不过,你们研究室需要出点血,没有加班费,光喊口号,即使我给工人评个先进又有什么用?如果只靠耍嘴皮,这工作我没法给你做!”听这话的意思,老韩倒真不像故意刁难,可能他也有难处。
    本来嘛,大家上班都是八小时工作制,凭什么让那些加工设备的职工无赏加班?无私奉献的人肯定有,但那毕竟很少见,不能要求人人都有那么高尚的思想境界。
    陈耀华这人喜欢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他认为老韩也不容易。多劳多得一直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如果让加工设备的工人加班加点,却不给人家一点额外报酬,即使老韩是机修厂厂长,也没法向职工提出那样的无理要求。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陈耀华和老韩不仅文化背景不同,而且是性格迥异的两类人,他们在一起不会有共同语言。虽然态度不甚友好,但老韩给出了一种加快设备制作进度的方案,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陈耀华认为老韩已经尽到了责任。至于方案是否可行,只能由陈耀华做出判断了。
    为了加快进度,可以考虑给设备制作方提供加班费,但陈耀华既拿不出这笔钱,他也没有权利这样做,考虑再三,他决定向521工程总指挥汇报,了解情况后,梅院长也有点为难,“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这种设备用的很急吗?为什么不能按照常规进度要求人家?第二,你跟机修厂是否做过深入沟通?除了加班加点,就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增加人手,照样可以达到目的呀!”
    “梅院长,熔盐加热炉关系到原料质量的提升,这是一种关键试验设备,两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已经向我催问过不止一次,他们甚至警告,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设备问题,他们负责的试验项目将会延期。我从机修厂老韩那里得知,按照常规进度加工制作,两台炉子至少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完成,根据tsm项目总进度安排,这样的时间损失,我们承担不起。”
    陈耀华停了停,试图把意思解释的更加清楚,“我也想让机修厂用其他方式加快工作进度,就这个问题近期跟老韩沟通过几次,但他们实在想不出其他方案。增加人手当然是最好的办法,老韩说机修厂抽不出多余的人。”
    “不对呀!机修厂有一百多号员工,怎么会抽不出人呢?”梅院长疑惑道。
    “都说机修厂的技术力量不错,以前外界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据老韩讲,在整个机修厂,真正懂得看图下料的技师和高级焊工、铆工、钳工、管工以及车工,加在一起也就十来个人,而且还要负责全院的设备仪器维护,其他人都是打杂的,所以,真正能干活的人并不多。”
    “你们当初为什么决定由本单位的机修厂加工制作,而不是从外面采购呢?”
    “还不是为了省钱嘛!梅院长,tsm项目的科研经费有多紧张?你是知道的。我们让供应科对外咨询后,得到的答复是市面上没有现 货,需要定制,而且价格很贵。根据我们估算,如果由本院机修厂加工制作,起码节省一半资金。”
    “哦----,”梅院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省钱是主要目的,那么你需要我怎么做呢?”
    “为了加快设备制作进度,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让机修厂负责设备制作的职工加班加点,问题是他们的加班费怎么解决?”
    “嗨,你是tsm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还是521工程副总指挥,这点小事你自己决定就是了,没有必要跟我说。”
    “那可不行!根据院里的办事原则和规章制度,我只有审批支出的权力,无权动用资金,这件事还得由你决定。另外,由于tsm项目资金有限,梅院长,加班费是否可以考虑从院里的其他经费里列支?”
    梅院长先是一怔,随后笑言道:“绕了一大圈,后面这句话才是你找我的最终目的吧?”
    这是陈耀华第一次在院领导面前动心思,见自己的目的被院长识破,他有些腼腆地说:“梅院长,为了确保tsm的科研资金被全部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们不敢从项目经费中挪用一分钱,根本不可能从科研经费中为机修厂列支加班费,所以,我只能向你求助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