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在前朝后宫都激起了千层浪,太子刚死,剩下的三个皇子摩拳擦掌,准备一争储位,怎么又多了一个二皇子,他一来,其他三位皇子都得往下排,秉持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这个二皇子身份上可胜了一筹。
四皇子,如今是五皇子了,气急败坏地来找母妃,让她向父皇打听打听,这个二皇子是个什么来头,怎么凭空冒出来了?他们事先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父皇瞒他们瞒的这么死,这是打的什么算盘?
苏贵妃让他稍安勿躁,“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做了错事,你父皇怎么会……他如今这是打定主意不立你了,你还能怎么办?”
五皇子桀骜道:“什么外头来的野杂种,也配跟我争?”连嫡长子都斗不过我,一个没名没分的外室子,也敢压在我头上?父皇再找多少个人来他都不怕,他会让父皇知道,他才是最优秀的儿子,是这个皇朝的下任帝王。
“你别胡说!你父皇既然说了他是二皇子,他就是你的皇兄,你在外头最好收收你的臭脾气,还嫌你父皇不够失望吗!”
儿子小时候虽然淘气,但很懂事很孝顺的,后来年岁渐长,感受到了太多身为庶子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才性格扭曲,如今又正是叛逆不安的时候,许多时候贵妃也管不住他,而且他五岁就去了皇子所,这些年他上学出宫,都学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结交了些什么人,她也不知道,太子出事她事先没听到一点儿风声,否则也不会让儿子这么急躁。
五皇子说他知道了,会好好表现的,让母妃多套/套父皇的话,那个二皇子他来对付。
翌日朝堂上也有了异议,许多人认为皇家血脉不容混淆,这个二皇子已经确认身份了么?皇帝便叫二皇子出来见人,众臣一见他的相貌,疑虑便去了大半,确实,两个人站在一起,不知道的都会说是父子俩,都说先太子长的像皇帝,这个二皇子比先太子还要像。
但还是有人质疑,人有相似物有相同,万一只是长得像的陌生人呢?有没有更权威的依据?
皇帝便道当年那个孩子颈后有一颗痣,二皇子颈后也有,而且他是两岁时被一个江湖郎中捡到并收养,那个宫人也正好是在孩子将满两岁时亡故,她死后孩子便失踪了,中间隔了月余,综合种种线索,二皇子就是当年那个孩子。
朝臣道:“臣等也是担心陛下痛失长子,急切想寻回遗珠,被心术不正之人钻了空子,混淆皇室血脉,危及大梁江山。”
皇帝道:“众卿关心皇家血脉,朕有所感,但为人父者岂会错认亲子,朕找了他许多年,这些年他长在民间,吃了许多苦头,如今回到朕身边,朕定要好生补偿。”
他说这话,让朝臣心中颤颤,他打算怎么补偿?
二皇子站在一旁一言不发,听这些大臣在和父皇你来我往的,心里早不耐烦了,他和父皇长得这么像,还能有什么疑虑吗?而且父皇都认定他了,这些人还要叽歪,不是说君主有言臣子不能不从吗?一想到他以后做了皇帝也要和这些老古板打机锋,他就烦得很。
前朝叽歪完了,还有后宫呢,他既然回来了,皇帝便办了个家宴,正式把这个儿子带出来见见人,如今后宫无主,宫务交给了太后和大公主,一众妃嫔还是大气不敢出,太后和皇帝明显都对二皇子青睐有加,俨然就是把二皇子当成了以前的太子,以前是只要太子在,他们就看不到其他庶子,如今是只要二皇子在,他们还是看不到其他庶子,真够恶心人的。
大公主也对这新来的二皇子亲昵的很,还带着两个侄女去讨好,她们嫡系的不是最看不上庶出吗?怎么这会儿巴着这个外室子?
其他人不敢说,五皇子可忍不了,他拿着个杯子来敬二哥,道:“二皇兄长在民间,这些年受尽萍水之苦,如今回到家里,你我兄弟当埙篪相和,灼艾分痛,我饮尽此杯,兄长请便。”
二皇子笑了笑,“我自幼跟随娘亲爷爷长大,常羡慕人家的孩子双亲健在手足俱全,如今我也能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福分了,五弟盛情,为兄怎却,我也饮尽此杯。”
兄弟俩呵呵笑着干了一杯,皇帝在上座笑得欣慰,说正该如此,二皇子是你们几个的兄长,你们要像敬重先太子一样敬重他。
这是皇帝在太子薨逝后第一回轻松地说起他,众人觉得他大概真的很满意这个二皇子,二皇子的出现似乎弥补了他的丧子之痛,他把对太子的爱和愧疚全倾付在二皇子身上了。这可真是不妙啊。
三皇子和四皇子见五皇子上去表态了。忙也凑过去敬酒,在父皇面前表示一下兄友弟恭。
慈恩实则是很不耐烦这种应酬的,但他必须适应,进宫之前祖母已经教过他很多了,父皇也和他谈过这些,他知道这几个弟弟都是把他当仇人看的。
皇帝瞧着他适应的很好,原以为他长在民间单纯朴实,不懂这些尔虞我诈。但这么一看。他已经把自己代入到了二皇子的身份中,可以和弟弟们正常来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