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穆空青闻言茫然:“银子?”
    不怪穆空青不解,如今的文人,可没几个敢将银子挂在嘴边的。
    或许户部的大人们除外。
    戚子安还是那腼腆的模样,他有些不好意思般低声道:“我家中境况不好,即便是后头去了鸿胪寺,俸禄也仅够我在京城租个宅院安家的。若非这笔银子,我还不知何时才能叫我父母妻儿住上自家宅子。”
    穆空青原还以为以他的性子去了鸿胪寺,八成是招了旁人排挤呢。
    没想到竟是这个因由。
    戚子安主动调去鸿胪寺这样的冷衙门,而非留在翰林院或是六部,为的便是能升些品级,俸禄拿得多些。
    眼前之人的身影,逐渐同八年前考场中那个衣衫单薄的青年重合。
    官场八年,他的性子倒是一点都没变过。
    穆空青便当做没有听见他自揭短的话:“以戚兄的才干,在鸿胪寺应如游鱼入水,同我又有什么干系?”
    戚子安苦笑:“我哪里能有什么才干。”
    当真有才干的,应当是他面前这人才是。
    穆空青的手搭上戚子安肩头,他认真道:“戚兄此言差矣,使团此行有舌人一十八人,能讲番邦语言三种。可这一十八人加在一起,却都及不上戚兄你。”
    戚子安在语言上的天分,那当真是让穆空青瞠目结舌。
    先前戚子安学会的西语、英语自不必说,后头朝廷有意同西方大陆互通有无,鸿胪寺中便又多了说德、法等语言的舌人。
    结果不出一年,戚子安又将德、法等国的语言学了个七七八八。
    穆空青见过他与舌人交谈,兴许戚子安用旁的语言书写文章还有困难,但日常交流已经没有问题了。
    使团此次带上的舌人加在一起,会的语言都没有戚子安一人多。
    穆空青想了想,又提醒道:“番邦小国众多,使团此行怕是也能碰到不少别国之人。届时若是殿下有意,戚兄不妨助殿下同人聊上几句。”
    穆空青口中的殿下,说的就是此行的带队者,永兴帝的五皇子。
    这位五皇子穆空青也曾见过。
    当时土豆和番薯收获,永兴帝连带六部阁老出城,当时永兴帝身边便跟了个青年人。
    也是到使团人选敲定后穆空青方才知晓,那人便是传闻中幼年失恃的五皇子。
    以戚子安的性子,自然不会主动去做那出头的事。
    但既然穆空青说了,他心下犹豫片刻,便也点头应了。
    三日后,朝廷的海船自津沽码头南下广粤,同番邦海船汇合。
    朝廷的船队出海,随行护卫的自然是大炎水师。
    大炎公使初次拜访邻国,大炎南北水师精锐尽出,只余半数船只留守大炎边岸。
    堪称巍峨的海船扬帆,将几国公使所乘船只围拢在当中。
    如今水师的战船虽未装上蒸汽机,但船身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只只钢铁巨兽。
    其模样之狰狞,规模之浩荡,让只见过大炎商船船队的公使面色铁青。
    即便是数年前曾同大炎水师有过短暂交火的西国公使,此刻心中也只剩一阵后怕。
    当年若非他见势不妙走得及时,只怕如今等不到隔壁那位崛起,西国的舰队就要沉在这片海域了。
    船队出海了,穆空青的活却半点都没少。
    这次的盟约给了永兴帝新的灵感,准备依葫芦画瓢,同南洋诸国也签一个。
    南洋诸国的利润虽不及大洋彼岸,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尤其如今永兴帝吃到了商税的甜头,大炎百姓也不再为粮食发愁,正是发展商业的好时机。
    让豪商们去大洋彼岸抢利润,次一些的便去南洋诸国分一分,这样一来,大炎境内的小商户们不就有了生长空间吗?
    永兴帝一纸令下,底下人便得从年末忙到年初。
    好在秦以宁对海贸知之甚深,许多资料穆空青都能直接从自家的路子拿到,办起事来能轻松不少。
    要说穆空青今日还有什么烦心事,那便是往他府门前塞东西的百姓又多了起来。
    秦以宁围着火炉烤番薯,看穆空青那无奈的模样安慰道:“百姓们感激你,这东西也都不是什么贵重物件,你且收下便是了。”
    穆空青在她身边坐下,叹道:“这架势,未免太张扬了一些。”
    秦以宁摇头:“还不是你自己心软。又是什么讲堂不设门墙,又是什么一个月内后悔了,那便离开讲堂、契书作废。如此一来,不就是叫人去白听几堂课?百姓自然感激。”
    穆空青笑道:“到底是背井离乡的事,总得给人反悔的机会。况且讲堂又无功课需要批改,教一人是教,教百人也是教。有百姓愿意来听便听吧。”
    这进入纱厂讲堂的头一个月里,讲堂会开设在无高墙坚门之处,便是站在屋外也能听见里头在说什么。
    而一月内可以反悔的规矩,也是穆空青故意定下的。
    说给人一个反悔的机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是真的想趁这个机会,让没有银钱,却有意读书的百姓识得几个字。
    秦以宁将烤好的番薯递给他:“别想了,横竖你都同陛下通过气儿了,陛下也不至于为这事为难你。”
    说起来,穆空青会生出这个想法,还是永兴帝给的灵感。
    虽然谈不上全民扫盲,但多少也能帮到一些百姓。
    穆空青将此事报上去之后,永兴帝非但没有反对,反而起了今后让其他工厂的讲堂,也都依纱厂讲堂的模式来办的想法。
    穆空青觉得永兴帝这是图他们办讲堂花的不是朝廷的银子,但他不敢说。
    不仅不敢说,还得带头向永兴帝表忠心,麻利地将水泥厂的讲堂,也改成了先公开教认字,再私下教手艺的模式。
    听了秦以宁的话,穆空青叹道:“我倒不是担心陛下。”
    秦以宁挑眉:“那你是担心?”
    秦以宁用手比了个写字的姿势,方才道:“担心……旁人?”
    穆空青没说话,低头咬了一口烤番薯。
    前几日张华阳同他说,工部那边对于蒸汽机用于海船的试验,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定新式海船能赶在大炎使团之前,抵达大洋彼岸。
    新式海船改造完毕,那么蒸汽机在别处的应用,也就该提上日程了。
    想要开发蒸汽机的用途,仅凭工部现有的匠人肯定是不够的,凭他们这些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更不够。
    这样一来,开办理工学院之事,堪称迫在眉睫。
    这一点,就连永兴帝都是承认的。
    穆空青一边嚼着烤番薯一边在心里头寻思,自己前头搞出免费教学,已经让不少自命清高之辈颇有微词了。
    后头再提议开办理工学院,只怕那些迂腐文人们,就要指着他的鼻子骂了。
    谢青云昨日还特意寻了篇抨击讲堂的文章,拎到他跟前读给他听,嘱咐他做事小心些。
    想想昨日那篇文章上的言辞,穆空青心说,挨骂我倒是不担心的。
    我担心我到时候不小心看到某些人的文章,一个没忍住就提笔骂回去了。
    有些人啊,搭理了他,总觉得是给他脸了。
    可不搭理他,自己又实在生气。
    为了那些人专门写篇文章,这说法听着都晦气。
    穆空青嚼着嚼着,手上的番薯便只剩了个皮。
    秦以宁又剥了一个,塞进穆空青手里。
    穆空青看着手上那只穿了半截衣服的番薯,心里忽然就有了主意。
    第136章 一门新课
    世人做事, 都讲求师出有名。
    正如穆空青手上这个番薯,也都留下半截外皮包着,才不会沾得满手狼狈。
    趁着工部精锐尽出忙着改造海船的时候, 穆空青同秦以宁开始了自己的布局。
    先头因着海贸的关系, 大炎境内的豪商巨贾们, 多少都同秦以宁有过交集。
    秦以宁得了穆空青的收益, 在她有意无意的暗示下,不止是穆家手下的工厂招工会开设讲堂, 有旁的豪商或是为了招工方便,亦或是为了名声好听,也都开始以讲堂的形式进行招工。
    领头的大商们都这么办了,后头的小商户们, 也就自然而然地有样学样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但凡尝试过工厂的生产模式的人都知道, 倚靠传统的师徒模式招手工人, 这工厂根本就办不下去。
    一时间,讲堂的讲师, 工厂的工人, 都成了民间大热的谋生路子。
    尤其是那讲师。
    大炎境内的官道多数都换成了水泥路,货物的运输成本也是一降再降,有资本开遍全国的大厂不多,但辐射范围只在周边几地的工厂却不在少数。
    这些小工厂舍不得花太多银子在招工上, 聘讲师的门槛儿自然也就比大工厂要低,只要能认全常用字,那便已经足够了。
    而这样的小工厂,恰恰是数量最多的。
    只需识得常用的那些字, 便能被人请去讲课,受人尊敬不说,一个月也能有不少月银。
    这样一来,民间向学之风更盛。
    就连那街上的闲汉游侠,也会时不时溜去讲堂外头听上两句,想着万一学会了,日后的生计也能有个着落。
    有那脑子灵活的流民,没了户籍文书,签不成身契,进不了工厂,但却凭借着一日日的偷师,硬是叫他囫囵个儿地认全了字。
    最后还真能靠着这点本事,三五不时地去各家工厂开设的讲堂顶上几堂课。
    这类人要的银子少,又不用签契书,那一心节省成本的小商户,自然更愿意聘请他们。
    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那些本以为一生无望的底层人,便如同见了救命稻草一般,恨不能住在讲堂边上。
    眼见着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想着读书识字,街边乞丐都要寻个树枝在街上写写画画。
    这下,以青山书院为代表的,那一部分思想传统的读书人们彻底坐不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