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解昌杰浑身发抖,全完了……这还没入城呢,怎么就先冲突起来了?
    “孝有大小,殿下是兴献王之子,更是太祖之后!”毛澄唾沫都喷了出来,“如今身系江山社稷,焉能因小失大?孝庙绝嗣……”
    “孝庙绝嗣了?”朱厚熜再次冷冷打断,“那大行皇帝又是何人之子?”
    毛澄顿时噎住了。
    弘治皇帝确实不算绝嗣,他有个儿子;但这个儿子现在无子而崩,真要抠字眼,绝嗣的是他朱厚照。
    “……殿……殿下。”解昌杰忐忑咬牙地站了出来,“眼下还是先登基为妥,国不可一日无君。若在此事上争执不休,天下可就乱了,江山社稷为重啊……”
    说罢就一派为朱厚熜考虑的架势,对着梁储等人说道:“阁老,大宗伯,诸位不如先议一议,应当如何恩荣兴献王府上下,令殿下不致于为天下人所议论。”
    毛澄精神一振,王府长史似乎都认同殿下需要继嗣再继统,那就好说了。
    而如何对兴献王上下加恩,礼部自然早有研究,这是他的活。
    他还没开口,就听袁宗皋冷然驳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是奉大行皇帝遗诏继位,诏出太后、阁臣,奉迎团捧遗诏金符一路至安陆,迎护军随同返京,无一事不在明处!殿下既是以兴献王长子继位,登基后兴献王自当追尊帝号、王妃进尊太后便是,这才不致于令殿下为天下人所议论。”
    解昌杰心肝一颤,而奉迎团诸人一时心中全都翻起滔天巨浪。
    尤其是张鹤龄,脸色已经全然变了。
    从收到一个诗筒开始,一路上他还没崔元受嗣君喜欢,本还以为那是因为嗣君更亲近那些文人。
    崔元虽不是文臣,但他也颇有才名。
    今天图穷匕见,借一个入城、入宫仪注,嗣君真实的目的显露出来了:他竟然不准备做孝庙的儿子。
    他若不是孝庙的儿子,那自己以后还是国舅吗?
    毛澄顿时开口:“袁臬台此言大谬!”
    张鹤龄不由得看向了毛澄,此刻听到毛澄直斥袁宗皋,张鹤龄竟觉得毛澄如此亲切。
    看那梁储仍旧低眉不语,就像他内阁老好人、谁也不得罪的名声一样!就这样的人,也配作为内阁重臣?
    毛澄这次面对了袁宗皋,火力就更猛了:“袁仲德!如此一来,置慈寿皇太后于何地?”
    他也不只是针对袁宗皋,那是敲打朱厚熜:人家选立你,是何等恩情?
    毛澄对着朱厚熜振振有词:“殿下只言遗诏中有‘兴献王长子’,何不说说兄终弟及四字何解?如今天子大行,其弟若是从弟之义,则如今大行皇帝之从弟何止一人!如今大行皇帝无后,孝庙基业自然只能传给亲子!嗣统本一体,继统不继嗣,纷乱永无休止!”
    “皇兄无后,是孤之过错吗?是父王之过错吗?何以令孤继嗣大宗,令父王不得亲子奉祀?请大宗伯教我。”
    还没等毛澄有所答复,朱厚熜又反问:“听了大宗伯之前这些话,现在孤也看出来了。此次大位传承内情竟如此之多,那既然明知如此,为何这般匆忙?想选孤入嗣,为何没考虑兴献王府也是一脉单传,先遣使来问问愿不愿?又或者,先下一道旨意?”
    “殿下!”毛澄头都有点晕了。
    朱厚熜继续打断他输出道:“如今一不曾询问过孤的意见,二不曾先下旨,三又大张旗鼓直接奉迎孤来继位。遗诏中孤‘兴献王长子’之身份写得明明白白,却又要孤以皇太子身份登基、就此过继到孝庙之下!不需多辩了,若是这样,孤不进城。”
    梁储张了张嘴想要劝一劝,就听朱厚熜对他说:“梁阁老,太后选立之恩,阁臣们荐立之功,我都记在心里。但若要我继嗣才能登基,那就无以为报了。我宁愿继续做个王爷,也一定要亲自奉养母亲、以亲子身份祭祀父亲!”
    话说到这里,朱厚熜直接送客了,让他们自行去商议。
    第15章 梁储的决定
    殿中只剩下袁宗皋为首的王府属官,解昌杰失魂落魄地问:“殿下,不是说好先以登基为重吗?”
    朱厚熜眼睛微眯看向了他:“解长史,我何时说过要先以登基为重?我从来就没准备继嗣。”
    解昌杰张了张嘴,哑口无言地看着朱厚熜邀袁宗皋等其他随行王府属官去了后堂。
    周诏暂时留守王府,解昌杰只过了几天王府属官领袖的瘾,眼下已然成了孤家寡人一个,里外不是人。
    朝臣那边,他是忠于嗣君的潜邸旧臣;嗣君眼里,他又是劝嗣君不孝、劣迹斑斑的弄臣。
    此刻后堂那边,袁宗皋宽慰不已地说道:“殿下真是英资天启!以入城礼仪发难,观粱阁老一言不发,看来实在是最佳时机。老臣之前是过虑了,殿下应对自如!”
    朱厚熜却对他行了一礼:“还是袁师分析得对,我既奉遗诏,就是大义名分在手。事到如今,他们要么废了遗诏再送我回去,要么就只能承认错漏,说服太后。张佐,你跟谷大用已经说好了?”
    从接了遗诏到现在的二十多天里,朱厚熜已经是嗣君身份,再想见谁都没人说三道四。
    给梁储的印章、召见谷大用之后由张佐借着内宫事宜的由头与谷大用的联络、还有崔元……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做一些必要准备了。
    张佐连忙汇报:“回禀殿下,奴婢已经把话都说清楚了。”
    召见谷大用之后,这才知道选立之夜四位阁老连六部尚书都排除在外。
    梁储若不是自己坚持,又得到谷大用他们支持,还进不了奉迎团。
    吏部尚书王琼入宫祭拜时,就在左掖门大声质问杨廷和为什么不招九卿公议。
    朝臣之中,并不是铁板一块。现在遗诏既然有漏洞,朱厚熜又意见分明,那就自然会分成两派。
    但这种局面下,唯独太监们没得选。
    朱厚熜笑了笑:“那就把我的谢笺送到宫中去吧。他们那边,现在应该已经吵翻天了。”
    袁宗皋犹豫了一下:“殿下,真要上那封谢笺吗?这可比臣的建议……冒险了不少。”
    朱厚熜断然点了点头:“一定要送!我心里有底,袁师放心。但愿杨阁老等人明天见到我之后,不要继续固执己见。我既已走到了这里,就不会再退!”
    袁宗皋缓缓地点着头,随后跪倒下来:“只恐阁臣一时辞表毕至,殿下有不容功臣、不容谏臣、不容老臣之嫌。”
    朱厚熜态度坚定:“我的名声是不是这样,不会只由这一件事来决定!”
    这也是朱厚熜突破自己过去的性格,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嘉靖那大礼议,第一阶段就吵了三年多。
    朱厚熜不求一锤定音,那不可能。但是,他要尽量让杨廷和等人不是那么大义凛然!
    ……
    奉迎团那边已经吵翻天了,满怀期待过来的杨应奎瑟瑟发抖。
    “若是依殿下之意,岂非是直接以藩王继统?这等纷争一起,天下藩王心中又会有何想法?”毛澄双目赤红,“张锦、谷大用,你们一个先去宣旨,一个私下谒见。殿下如今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受了你们挑唆?”
    谷大用冷冷说道:“咱家私下谒见却吃了个闭门羹,大宗伯的弹章已经送到宫里,咱家也请罪了。咱家只记得,太后当晚说得明明白白,杨阁老也答应过是继嗣的,内阁拟的什么遗诏?大宗伯不敢问梁阁老,拿咱家说道却于事无补。”
    张鹤龄顿时反应了过来,目光闪烁不已地盯着梁储:“这是存心的!为何不能写明继嗣再继统?当日议立殿下,在场诸人以阁老们及拟招的翰林学士学问最高。既然明知太后最关心的是继位名分问题,杨阁老也亲口说了殿下是以亲子身份继位的,又怎么会在遗诏中留下如此纰漏?”
    他眼巴巴地过来,因为是以太后亲弟的身份,要在将来过继到太后和孝宗皇帝名下的新天子面前再得一份迎立之功、叙一层国舅之亲的啊!现在这位嗣君却不愿过继,那岂不是全都搞砸了?
    “殿下安能如此断章取义,挟遗诏以自重!”毛澄唾沫横飞,“谷公公,是你们还是王府中何人曲解遗诏?”
    谷大用冷笑一声:“大宗伯是要揪住这一点不放了?咱家要是有这学问,当日乾清宫中就会据理力争!咱家说了,想议咱家的罪,咱家只能戴罪待查。如今紧要的问题是明日怎么办!城里宫中都准备妥当了,大驾卤簿恐怕都出了城,城外行殿也早就建成!殿下要是不入城登基怎么办?”
    “骑虎难下了!”张鹤龄咬牙四望,只觉得人人可疑。
    遗诏有这个纰漏,大学士和尚书难道看不出来?这些文臣可疑!
    提前去过王府的张锦和谷大用,这些奴才最懂得逢迎上意了,一样可疑!
    一路大张旗鼓地到了京郊才把这个问题点出来,那小子难道不明白想坐上皇帝宝座至少得是人家的儿子吗?那小子和王府属官同样处心积虑!
    一切的源头都是那遗诏的表述,张鹤龄张口就来:“遗诏既然有问题,那就改一改!”
    梁储沉下脸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二百五:“遗诏安能随意废改?”
    “那阁老们为什么不先把遗诏拟好?”张鹤龄嚣张跋扈两朝了,目光想要吃人一般,“莫非这就是你们的算计?殿下和太后争起来,得利的就是你们文臣!”
    “殿下这是受到了奸人挑拨!”毛澄顿时反驳,“只要我等对殿下申明祖训、痛陈利害,殿下自会明白。”
    “你刚才说了那么多,殿下怎么没明白?”张鹤龄瞪眼看着毛澄,“你们是不是就等着这一刻?殿下都能看得出来遗诏的纰漏,你们学问如此精深,岂能不知?这就是故意的,现在已经都到京郊了,骑虎难下!一句大局为重,是不是就让太后认了?本侯爷也是奉迎团一员,我不同意!”
    “殿下既然曲解遗诏,自然不能附和殿下意思!”
    毛澄的意见倒是令张鹤龄有些意外,他见徐光祚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开口问梁储:“梁阁老,你怎么说?拟遗诏,你也有份!你们可都是先帝拔擢入阁的!”
    语气像是在逼迫,浑然不顾梁储内阁大臣的地位,帽子已经盖过去了。
    梁储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有一些气势。
    张鹤龄这才先收了点愤怒跋扈。
    梁储缓缓开口:“杨应奎,你即刻回城,将殿下意思回禀杨阁老。”
    杨应奎如释重负,虽然这个差使同样很辛苦,但总比在这里什么都干不了只能担惊受怕要强。
    等杨应奎出去了,梁储又说道:“今天怕是等不到太后与杨阁老他们的意见了,何况还需要说服殿下。我等已至良乡的消息传入京城,此刻京城百官百姓皆翘首以盼,若迟迟不见殿下入城,恐怕大乱将起。明日清晨先到城外行殿!”
    “梁阁老果然就是要以大局为重,先将错就错?”张鹤龄立马表态,“我不答应!崔驸马,你说句话!”
    在张鹤龄心目中,他跟崔元都是太后的人。一个是太后亲弟,一个是孝宗皇帝的妹夫。
    崔元一直苦笑着,此刻才开口:“侯爷,我说话又有什么用?”
    张鹤龄冷笑着:“不管继嗣不继嗣,反正也都是永康长公主的亲侄儿,是也不是?”
    崔元脸色变了:“侯爷慎言!”
    第16章 势在必行
    话糙理不糙,永康长公主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兴献王朱祐杬共同的妹妹。
    朱厚照在位,她是亲姑姑;朱厚熜在位,她也是亲姑姑。
    她的驸马,并不因为朱厚熜继嗣不继嗣有很大区别。
    “国公爷,你怎么说?”
    徐光祚低眉闭眼,一句话不说:徐家一门两国公是不假,但如何还能担事,还是这样天大的事。
    张鹤龄看他的样子气急败坏,又看向太监们:“谷大用、韦霖、张锦,孝庙、太后、大行皇帝都对尔等恩重如山,你们怎么说?”
    面对张鹤龄择人而噬一般的眼神,谷大用只是平静地回答:“侯爷,老奴们可没有资格商议这些。先帝遗谕,大事只由太后与阁臣审处。”
    张鹤龄没想到他这么大胆,顿时咆哮着说道:“难道现在这里就只由梁阁老一人决定?殿下现在已经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明早要是启程,那不就是如了他的意?”
    “阁老,此事不决,万不可动身。”毛澄苦口婆心,“到了城门之外,焉有不入城之理?暂驻良乡,可以百官出城前来奉迎为由以示庄重,先拖一拖!”
    谷大用闭口不言,默默留意梁储的反应。
    如今局势可微妙起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