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博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在敦煌的道士塔中,文明与蒙昧便进行了一场大厮杀,谁胜谁负,无以裁断。我们只知道,面对着中国最普遍的一个平民道士时,外国人只能“幽默地耸耸肩”
与作者一起走在冰海冻浪的阳关沙漠上,我似乎也看到了那些“远年的坟堆”与王维相比,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是无名之辈,而王维却可成为世代流传的著名诗人;因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正好在冬天半夜的工棚中瑟瑟发抖,丝毫找不到那种“缠绵淡雅”的味道。外面凛冽的朔风如万箭齐射般地射进了七窍八孔的工棚中,射在了我的身上;天冷、人冷、书更冷,似乎整个世界,只充溢着一个字:冷!然而古人何在?故人何在?
接连地,我们相继来到了怀抱着一弯清泉的沙原,来到了群山矗立的三峡,来到了飞瀑直流的庐山,来到了白发苍苍的苏州;漫步在烟雾弥漫的江南小镇上,我们已不能再作“万里归来卜筑居”的美梦了,在喧嚣的现代,天柱山也终究不会再忍受寂寞的孤独,陈旧的梦境太多,谁又能够一一去实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回想着这首孩提时就会唱的送别,我来到了他久别的故乡;绕了一大圈,终究还是要回到故里的,回到久藏在记忆中的梦境。虽然有人说故乡原本就是异乡,是祖辈漂泊旅程中的最后一站,但这毕竟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不管以前曾有多少代人的漂泊,都不必去联想,我们要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梦生长的地方。
无字的牌坊和无人的空棺虽也是难解的谜团,但那黄墙高耸的庙宇里面却更让人充满遐想。那圣洁的花圃,开启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爱脸红的女教师就像那美丽的天使,引领着孩子们走向那神秘的天堂。当“两双同样明净的眼神静静相对”时,历史的车轮在颤抖,在飞跃;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呼应,发出的热量足以融化每个人的心灵。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人间至情莫过于此,在如今,还能找到吗?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觉醒的女性终于向世界发出了宣言和抗议,她们的未来裂开了一道明亮的缝隙,光芒万丈;刚刚苏醒的她们朝着那光亮莽撞的走去,因而她们的路途注定会布满坎坷:熟睡的女教师,耀眼的红点,湖边的纱头巾
这算不算文明的又一次失败?
那魂牵梦绕的乌篷船,那刻骨铭心的湿棉袄,那无私的信客和一生颠沛的酒公;凡此种种,让一个人,一位长者,甘愿用自己的一生去为其奔波,为其呐喊!
“一览黄山,天下无山。”读完这本书,我便没有了言语;我只是在想,要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让这疲倦的身影不再孤独地行走在“文化的苦旅”上
我真的不希望再看到,余姓诗人笔下的哈雷慧星又一次滑过我们历史的上空。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
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