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艺夫妻俩腊月二十八便住进了白家,确实过年还是要一大家子在一处比较喜气热闹,白家老中青六口人,加上萧艺夫妻俩就八个,除夕夜也勉强坐满了一桌。
白霆感慨良多:“咱们家许久没这样热闹了,许久没聚的这样齐了。”如果她还在,看到儿孙满堂的样子,一定很欣慰。
太后也想到了她的母亲,没让贝贝赶回来见娘最后一面,娘走的时候定然是带着遗憾的,所以现在白霆跟着儿子住在一起,尽量避免那样的事情再发生。她又想到了她在京里的老父亲,父亲也已经很年迈了,会不会……
这种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尤其她作为出嫁女。无法常侯父母身边,她想着要不明年年底回去,这一回京便轻易不走了,好歹送父亲终老。
住在白家的日子里,太后和白家的几个孩子相处甚欢,清儿是贴心乖巧的小姑娘,每日都会来给她请安陪她说话,小姑娘长的像极了已逝的祖母,郡主待她分外亲厚。
最小的流儿也是个乖孩子,童言童语惹人爱,只有最大的那个,正值叛逆期,整天闷着不说话,不太往姑母跟前凑,太后也不怎么喜欢这个大侄子,她来之前已经听说过这个侄子的光荣事迹,她不想置喙贝贝夫妻俩怎么教孩子,但这样的孩子她是不想沾手的。
因着太后和太上皇在桐城白家过年,桐城的官员将领便都来拜见,太后的意思是让何嘉文不要那么累,犯不着每个人来都招待一顿饭,统一定个日子办个大宴就是,她以前都这么招待的。
何嘉文说她不怕累,新年里有客人上门怎么能不留饭,而且她也不是太后有这样的底气,她一直在桐城为丈夫经营人脉,对外都是和气生财,可不兴端架子。
她愿意劳累,太后也就不说了,她在白家过年,也是白家的荣幸,让人知道她和白家还是亲厚,对贝贝的前途也有助益。
萧艺军中只有十日假期,初七那日他们便回了燕城的府邸,萧艺初八就去上职了,太后则窝在家里,这样冷的天,出门实在太辛苦了。
新年期间街上的店铺也都关门了,自然边市也关了,经过这半年两族的磨合,太后发现民族矛盾无法调和,便和当地的官府商量了,只许通商,不许有别的往来,她以前想支持汉蒙通婚的,但群愤激昂,她就没捅这马蜂窝。如今是汉人的春节,自然不欢迎瓦剌人过来,街上店铺也关门了,也就没有通商这一说。
瓦剌这个冬天过得很难,朝中给了些粮食资助他们过冬,但就这事朝中还有许多人不支持,瓦剌前迹斑斑,他们还不信邪,还要帮他们,是当真上不够的当是不是?瓦剌那个小崽子还在京城吃香的喝辣的,主战派恨不得杀了那小子把瓦剌踏平。
最让他们不满的还是一向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太后这次竟然主和,对瓦剌多加宽容,果然是年纪大了心软怕事,她年轻时可是凶悍泼辣不可一世的。
过了正月十五,城门口就不再拦着瓦剌人进城做买卖了,太后让人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下头报上来,说一解了门禁就有很多瓦剌人进城来了,但燕城托太后的福,民生已经很好了,也不图瓦剌什么,瓦剌人想来做买卖,除非是特别好的东西,一般的东西他们不缺。
瓦剌也是有商人的,在这样的大时代下,瓦剌牧民自个儿来汉人的领地上换物不容易,便有瓦剌商人收购本地皮毛,装在一起运到城里来卖,卖了钱再进些大梁的米面粮食回草原卖给自己人,如此,两地通商便初具雏形,往返于草原和大梁领地的商人叫番商,一开始是只有瓦剌人,后来大梁人也看到了商机,开始做了这倒卖货物的营生,泉州那边的海商和西洋商人,一开始也是这样起家的。
太后对这样的形势喜闻乐见,利益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也是两国之间的纽带,两地正常通商,便会带动两地文化的交流,接下来就会通婚,而后便是民族融合。在她后世所处的年代,瓦剌的地盘就是蒙古,虽然分为了内蒙古和外蒙古,但好歹是收回了一部分,不像如今,一整片草原都还政权四散,如今虽然瓦剌战败暂时归属,但难保日后他们复兴了又要自立门户,便要趁这时提升他们的民族幸福感,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的,谁还愿意打仗呢。
萧艺说她想的太美好了,民族问题哪有这么容易解决,他们夫妻俩其实他是主战的,她主和,他也就依着她了,但他并不像她这样乐观,瓦剌是一匹驯服不了的狼,如今只是受了伤,待它伤好了又会来咬大梁这块肥肉。
太后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描绘她后世所处的和平年代,她当然知道没这么容易,就算是后世对少数民族各种优待,还有人闹独立,更何况是如今这思想腐朽落后的年代,但是她知道无论哪个年代,一个明君都不会想打仗的,先礼后兵才是正道呀。
“咱们再看看吧,再在这儿呆一年,明年就是你的五十大寿了,咱们得回京给你办寿宴呀。”
萧艺险些一口老血呕出来,五十大寿?他这么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竟然要过五十大寿?
萧艺苦着脸不说话,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挺年轻的,她这话一说,他饭都吃不下了,太后搭着他的肩膀轻笑,“我知道你不服老,我也不服老呀,在我心里,咱们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二十岁,好不好?”
萧艺叹了口气,他老了,再也不是她记忆中的京城第一美男子了,她会不会嫌弃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