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点明了这么一桩沉重的事,两人逛街的兴致消退下去,只草草买了点吃食玩意儿便各自回了府。
接下来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公主逐步减少身边明面上的护卫人数,从六名到四名、二名,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偶尔也会独自一人前去都察院。
她按照许清元提供的思路,将事情分类,每日只捡重要的部分先行处理。邓如玉看到她此举后,不但没有为难,反而十分欣慰。
正事上公主已经渐渐上手,但即便有人暗中保护,来回路上她仍是过得提心吊胆,可那个幕后之人却一直未曾出手。
当公主去询问许清元此种奇怪的情况之时,她看到对方笑的很是意味深长。
“……所以那人确认公主上任左都御史一职并非是皇帝想要让您参政历练,即,他完整地知道我向皇上建议的掩人耳目的方法。”许清元看着清珑公主的眼睛,“我不过想到这点便试他一试,他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清珑公主想要开口问那人是谁,但或许是知道答案太过骇人,她双唇微微颤抖着,始终不能问出口。
而许清元却没有一点儿犹豫地直白讲明:“当时御书房只有皇上、宁中书和我,公主觉得是谁要对您和郡主痛下杀手呢?”
答案就在两人心中,但却没人宣之于口。
转眼又是一年岁末,许家早早便挂上了满府的红灯笼,梅香到处采集年货,厨房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许家三个做官的人时常需要出门交际,其中又以许清元为甚。年底这个时节,差不多从三省六部到三法司甚至武官们都邀请她过去喝酒,见面便一句一个“许阁臣”地叫。许清元不好都去,也不好都不去,大概只挑着关系近的和面子大的几家走了几趟。
等到她们许家自己招待客人的日子,那涌上门的人与往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虽说还达不到黄丞相七十大寿那一天的盛况,不过也十分令许家震惊了。
然而梅香根本没有预料到来的人会如此之多,人手菜品一概不足,导致那天的席面乱的够可以的,虽然宾客们脸上都给足了面子,但是心底不定怎么嘲笑许家呢。
事后许长海为此事与梅香发了好大的脾气,梅香第二天就去人市上疯狂采买了二十多个下人,要不是月英拦着,这个数量还打不住。
许清元嘛倒是看得很开,谁家不是从微末发迹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错,让众人笑几声有什么要紧,只要家族越来越昌盛,一切都不是问题。
今年齐朝各地风调雨顺,商业繁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个年是个丰足之年。
而附属国则开始哭穷不想进岁贡,皇帝心情好,大笔一挥,免了许多。
不料临近年根,皇帝因偶感风寒病倒,休养了半个多月,即便病愈后,也自觉身体不如以往许多,便不由信了些鬼神之说,命人大大操办了一场祭拜。
同时,对于中央和地方官员变着花儿进献奇珍异宝,皇帝也没有再像以前那般厌恶。而在这些送礼的人之中,中书侍郎唐大人别出心裁,引荐了一位柳方士,据说此人擅炼丹药,其所制丹药能够强身健体、长生不老。
皇帝大喜,引以为座上宾。
作者有话说:
第148章
开年后, 恩兰国派遣使臣出使齐国,皇帝亲自设宴招待。
与宴之人皆是王公大臣, 清珑公主及许清元等也在列。
根据使臣的描述, 恩兰与齐国并不接壤,两国之间相距何止千里,中间还隔着不少番邦小国以及一个面积是齐国一半的内陆国家——沙迪。
沙迪国民能征善战、生性残暴, 三不五时地攻打周边国家,甚至也几次骚扰到恩兰边境,恩兰国王不堪其扰, 但自知国家实力远远比不上沙迪,又听说齐朝繁荣强盛, 就派使节从陆路走了半年多前来,希望两国可以在军事上联合起来抵御随时可能会大肆扩张的沙迪。为此他们愿意年年进献珍宝, 以求齐国庇佑。
使节颇有诚意地展示了他们国家的官方文书、国王的信函及宝石、乐器、珐琅器等, 皇帝不以为然。
官员们亦认为这些东西没什么实际作用,恩兰地理位置太过遥远, 沙迪真要攻打他们, 几乎是十战九胜。到时候齐朝围魏救赵, 那便跟沙迪便结下仇怨,而以沙迪的武力虽然无法与如今的齐朝轻易抗衡,真要打起来也不是能轻易分出胜负的。既然沙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对大齐轻举妄动,他们何必要为了帮恩兰而支出一大笔军费开销呢?
这些使节的官话虽然说的不是很流利,但也能看出来齐朝并不把他们的诚意当做一回事, 当场便有使节急得冒出来几句恩兰话。
咂摸着这个熟悉的味儿,许清元基本可以确认他们说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
鸿胪寺少卿纠正他们应当在皇帝面前讲官话, 虽然他的表情带着笑, 但语气却隐隐露出傲慢。
“我们愿意将恩兰的地图献于大齐皇帝陛下, 以示恩兰诚意。”这应该是他们万不得已才肯展示的宝物,使节们在经过了慎重的商讨后,由为首一名叫威特的使者缓步上前将地图呈上。
当然中途就被田德明接了过去,图穷匕见这种事已经有鼎鼎大名的荆轲在前,就不必再添一位了。
不过恩兰的地图并没有唤起皇帝更多的兴趣,宴会散去后,皇帝吩咐鸿胪寺估算定出回赠物品,便打算找个日子将使节们打发走了事。
许清元对地图和恩兰人都非常感兴趣,鸿胪寺没有她熟识的官员,不过现在毕竟身份不同了,她去鸿胪寺跟司仪说想要一观恩兰进献的宝物时,司仪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大人坐在这看吧,下官就在旁边登记礼单,您什么时候看好了叫我一声便是。”
道过谢,许清元没有动其他的东西,只将地图铺开认真仔细端详。没想到这一看还真让她发现了一点特殊之处……。
“恩兰送的东西不少,鸿胪寺忙着招待外宾,司仪想必十分辛苦吧。”司仪听后忙说了一大串谦辞,许清元跟他随便聊了两句就离开了鸿胪寺。
法人制度施行之后,郢都愈见繁华,入京时虽已被恢弘庄严的皇宫震慑过一次,但使节们同样对于百姓的热闹生活十分感兴趣。
他们还发现了了解郢都生活的捷径——看报纸。从报纸上,使节们了解到齐朝的世态万象,与本国迥异的风俗文化习惯令他们眼花缭乱。
外宾一般住在朝廷修建的番馆中,衣食住行完备,使节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后赶回本国,但是恩兰使节们心中挂念着与齐朝联盟的事,便闲不住地想找人打探一二,可他们在郢都一个人也不认识,官员们矜持自傲,对于他们也没有什么结交的意思,实在没有消息来源的渠道。
不过这样的困境却被一封意外的邀帖所打破,内阁大臣许学士邀请使节威特参加翰林院官员组织举办的文会。
威特跑去服装店买了一身齐朝男子的衣服,束发戴冠,穿戴整齐后紧张兮兮地去了京郊的一处院府中。
这里不知道是哪位翰林院大人的产业,因为地方大,建筑园林设计得十分风雅,便经常被选做举办文化活动的场所。
许清元抵达后先跟同僚们寒暄一二,接着不动声色地从人群中脱身,来到安郸面前,道:“恭喜安大人升任修撰。”
听到迟来的恭贺,安郸并未表现出特别的高兴或埋怨,甚至比之以前对许清元的亲近显得有些疏远地说:“多谢许学士,下官不敢骄矜自负,一定勤勉克己,努力做好分内之事。”
看来这个安郸真是个有原则的人,从不站进某个利益集团,从前帮助许清元也多是看在两人同年的份上。如今她官运亨通,人家却开始避嫌了。
不同的人看他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但聪明或愚笨都改变不了其实他本心是个谨慎善良的人而已,许清元并不想勉强别人站队,也就没有再跟他聊下去。
翰林及受邀的其他官员文士悉数到场,众人看到威特这张异域的脸孔虽然表面上友善有加以礼相待,但是却没有一个主动跟他深交的。
被冷落在一边不会作诗的威特正手足无措着,便见一个女官迎面朝他走来。
威特试探地问道:“您是许大人吗?”
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威特开心地说:“谢谢您邀请我参加宴会,这里的花朵比丝绸布料上的绣样的还要好看,真美。”
“威特先生。”许清元用了恩兰人的称呼方式,问,“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您。”
“许大人请说。”
“根据你所描绘的地图,恩兰在齐朝西北超过一万两千里的地方,面积只有齐朝一个省那么大,虽然依山靠海,但国民数量却不多,唯有盛产宝石一样值得称道。但是齐国幅员辽阔,不少地方都产玉石。恩兰万里之远,即便得到了地图,双方没有利益冲突,齐朝也不可能组织军队跋涉半年以上的时间去攻打,所以你的地图对皇上来说没有什么用。当然,想必你们国王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出来。既然无用,齐朝又为何要冒着跟沙迪正面交锋的风险去帮你们呢?”许清元句句实话,将威特说得垂头丧气起来。
“不过,”许清元话音一转,道,“我觉得你们有一样东西或许可以让皇上动心。”
闻言,威特的眼睛唰地一下亮了起来,他询问道:“大人说的是什么?”
“波夫运河。”
——
御书房中,许清元挽着右手的袖子,在威特提供的地图上边示意边道:“恩兰的地理位置处在两个大陆和大洋的交界处,巧的是跨越大洋要走的波夫运河完全处于其控制之下。一直以来这条运河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是因为国际贸易尚未起步的缘故,威特自己也说过,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在恩兰及周边国家卖的很好,如果恩兰能协助我朝向他们周围国家运输销售商品,两国皆有利可图,他们不可能算不清这笔账的。”
她的话音落下,皇帝和其他内阁大臣都没有立刻说话,他们这会儿根本还没跟上许清元的思路。
最先反应过来并开口的是荀次辅:“许学士,你一个科举进士满嘴的买卖暂且不说,即便如你所言,我大齐的货物都能在异国他乡售卖一空,但海上行船是何等凶险,你这是拿人命当儿戏!”
一旁的高修筠却反驳道:“次辅大人此言差矣,商业事关民生经济,与百姓息息相关,下官不认为这是一件难登大雅之堂的事。皇上,臣与次辅大人意见相反,认为许学士所言极有道理,即便如今齐朝不这么做,以后也会有其他国家如此选择,等到他人后来居上之时,齐朝的形势已危如累卵,到时再论,为时已晚。”
见两人针尖对麦芒地吵上,其他大学士纷纷加入站队,这是内阁一贯的议政过程,不论是皇帝还是宁中书都表现的十分镇定。
等众人吵得口干舌燥的时候,田德明特别有眼力见儿地让内官给每人奉上一杯新茶。大臣们喝完茶缓了口气,继续吵起来。
嘈杂声中,宁中书慢慢走到那副地图面前,沉默地仔细打量着。皇帝也是如此,两人久久未曾开口。
直到大臣们吵累了,皇帝才安抚似地让田德明搬来几张凳子,道:“诸位爱卿所说朕已知晓,不如坐下继续听听许学士的想法。”
许清元死命搜刮脑子里关于商品经济的相关说辞,尽量将侧重点放在其带来的财富和增强国力方面,虽然她知道在场没有一个人是好糊弄的,但是要想在没开天眼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想到制度和社会变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到时,可以逐步在沿海地带建设码头开放商埠,设立海关管控进出口货物并负责税收。”许清元看向次辅,回应道,“荀大人所说确实是一大难题,所以臣认为可以先由朝廷组建船只出海探明航路,打通商路后,民间造船业会迅速发展,齐朝的货品便能够卖向其他国家。到时所有国家都将会仰慕皇上、敬羡齐国,万国来朝的盛况指日可待。”
作者有话说:
第149章
皇帝没有当场给予反应, 许清元等人只能暂时退下。
回去的路上,许清元几步走到宁中书身边, 探听他对此事的看法。
“你说的确有道理, 如果能够促成,于国于民皆十分有利,但是皇上那边很有可能不会同意。”宁中书说这话的时候表情难得严肃, “士农工商,这是千古不变的秩序,这几年商人地位的提升已经让农、工及部分士林们感到不满, 一旦这个结构有所□□将难以安定。”
许清元感到一阵无力,看来自己还是太过小瞧别人。不过短短几个时辰, 宁中书就完全考虑到这件事带来的长远隐忧,并对黄帝的态度作出了判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贪图眼下的安逸心理, 其会选择将国家的野心和未来拦腰折断。
居安思危, 真是说的容易做的难,如果许清元不是穿越者, 恐怕她也很难斩钉截铁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快回到文渊阁的时候, 不远处传来一道巨大的声响, 诸人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青色道袍,手脸被熏得黑乎乎的男道士狼狈仓皇地跑了出来,站定在距离内阁大臣不远处的空地上,拍着胸脯咳嗽。
众官看了他一眼便不屑地转头继续走路, 许清元便猜到此人应当是大臣举荐的柳方士。
眼见其他人都走得干干净净,许清元转移了方向, 挪动脚步朝空地走去。
“咳咳, 咳咳咳……”柳方士还在咳个不停, 许清元拿出手帕递给他。
“多谢。”接过手帕,他擦了擦手脸,又狠命咳嗽半天方渐渐平复下去,
等他抬起头来想要再次道谢的时候,才看清帮助之人身上的衣服穿戴,便忙行大礼,“草民见过大人。”
“柳方士这是怎么回事,可有受伤?”那块帕子已经黑成了锅底,就当送给柳方士好了,许清元站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这位为百官所不齿的歪门邪道是个年约三十的男子,他面容白皙、瘦气文弱,与许清元想象中的道士很不一样。
听到询问,柳方士忙摆摆手:“没有没有,多谢大人关怀。我在炼制丹药,烧到一半丹炉突然炸了,哎,这都是第三回 了。”
“啊?”许清元心里打了个转儿,她试探着问,“柳方士都加了些什么呢?怎么会这么危险。”
对方竟掰着指头数起来:“硝、硫磺、干皂角……炼制的东西在我们这一行叫黄白术,就是俗称的点石成金——当然草民还远远没有修炼到家,至今尚未成功过。”
说罢,他又垂头丧气地补充道:“本来这次还想加点草药进去试试的,至少以前用不起的灵芝、人参可以用了,真是可惜……”
“哦,”这人竟然是如此实诚,而且他对待炼丹的态度不像是装神弄鬼的道士,反而有点像是……许清元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她想了半天,竟然觉得他与实验人员十分相似。
没等许清元反应过来继续询问,他又嘟嘟囔囔地小声道:“皇上要的金丹还缺一味药材,也不知道他们能不寻到。”
根据她之前的了解,炼丹是将万年不变的各种矿物炼成金丹,以求达到石头一样长寿的目的,可从没听说过其中还要加入什么草药啊。许清元觉得此人有几分意思,便将自己的疑惑道出。
“哎,这我也不好说,就是觉得炼丹的时候金水火土都有了,就差木,说不定加上会有用呢?”柳方士挠挠灰黑的脸,笑容憨憨的。
许清元禁不住发笑:“还挺有探索精神的。”
柳方士眼睛一亮,他兴奋地连珠炮般道:“大人不觉得我是在胡言乱语吗?其实我还有好多想法呢,比如说将各种金属、矿石提炼不同的浓度,按照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数量,烧、静放、冷冻、混合,这样不断试验下来一定能找到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丹的!”
“呃……”许清元目瞪口呆,这还是位化学方面的人才啊,“不是说你能令人长生不老吗?难道是他们误传?”